2021年8月7日 星期六

《辛丑年立秋有感》...六愚

 


辛丑年立秋有感...六愚

斜風細雨過台樓,昨夜新涼已是秋;

回首半生一場夢,六愚馮李共長愁。」

 




2021年4月9日 星期五

命名改名之忌諱~「鮪魚」之亂有感

 


命名改名之忌諱~鮪魚之亂有感

台灣地區為了一頓免費「鮪魚」餐而改名的亂象,終於冷卻下來了

姑且不論這些小輩貪圖小便宜的心態;如此將改名當成兒戲的無知行為,委實令人為台灣傳統道德之沉淪、教育之失敗與下一代之病態心理,感到悲哀。

關於我國傳統命名原則,六愚於數年前已然發表於臉書與各命理專業網站。

六愚且以此次之「鮪魚」亂象,從命名之所謂「忌諱」之角度說明之。

傳統上,出生的嬰兒於三個月大時,方得取名;《儀禮.喪服》:「故子生三月,則父名之。」此舉,實乃顧及古代醫藥不發達,擔心嬰兒夭折之作為。

嬰兒正式取名之前後,則會有其非正式名字;即大家所熟知的小名、乳名,諸如小狗子、大柱子、小吉、大勇、小龍、小虎、鐵蛋、小猴兒、乖乖、肉肉、嘟嘟...等,諸如此類。

而非正式名字之小名,多無忌諱;只要求得孩子健康成長、易於呼喚或顯示親子間之親暱便可。

首先,六愚且從「忌」字取名談起。

一、忌:

忌,古字誋;《說文解字》:「誋,誡也。」《玉篇.言部》:「誋,禁也。」

取名原則之故,六愚且以避免之意解釋之。

(一)忌國名:

此為先秦時期之忌,如今已非嚴格要求,取名諸如美國者,不乏其人。

(二)忌官名:

若是取名為總統、總理、主席、院長、部長、局長、里長之類者,或將鬧笑話,或有甚多不便之處。

試想,若是一位名字為張局長,遇到局裡的局長姓張者,將會如何?

(三)忌山川名:

此亦屬先秦時期之忌,如今已然不同;如黃河、黃山、楊子江..等,台灣棒球名將張泰山便屬之。

(四)忌隱疾名:

試問,若是取名為愛滋、陽痿、白帶之類,你敢用嗎?

(五)忌牲畜名:

台灣「鮪魚之亂」便是犯了此等之忌。

同樣地,誰敢取名為畜生、瘦猴、笨牛、肥豬..等,諸如此類之名?

至於孔夫子為兒子取名「鯉」,其因乃魯昭公贈鯉之故;此則屬「取於物為假」原則,不同於此忌。

(六)器幣名:

此處之器幣,泛指生活器具與祭祀用品;如鐵鍋、鏟子、鋤頭、畚箕、香爐、燭台..等。

(七)忌職務名:

諸如老闆、經理、科長、司機、老師..之類,亦當避免

(八)忌疊字名:

古代以疊字取名者,多是小名、花名。

小名,如多多、仔仔、朵朵、囡囡、糖糖..等;花名則多用於侍妾或青樓女子;如蘇小小、張好好、關盼盼、李師師、陳圓圓..等。

當代多有從事演藝工作而取疊名者,或可不忌;畢竟從事此行業者,皆須以其受歡迎程度為依歸;此舉,或可增加其「桃花」。

惟六愚還是主張若非有其特定目的者,盡量莫要以疊字取名之。

(九)忌洋名:

古代以外來取名者,由來已久;例如,華陀便是古天竺文AGADA(藥神)音譯;唐代詩人王維,字摩詰,便是古梵文VIMALAKIRTI(維摩詰)所音譯的。

惟當代以洋名取名者,多屬崇洋或宗教因素;從傳統倫理角度而言,六愚並不贊同。

(十)忌生冷名:

人名本是代表自身之符號,若用怪字、生僻或生冷字者,易逢尷尬、窘迫、惱怒局面,其不便之處,不言而喻。例如近代學者章太炎為其女兒分別取名為章叕(音輟)、章㸚(音里)、章㠭(音展)。

試想,你若是其女兒之老師,逢點名之時,將做如何處理?

(十一)             忌多音名:

同字不同音乃漢字特色,如「那」字有八種讀音;若姓「那」(音ㄋㄚ)者,取名「那那那」該如何讀?據云,山東有「樂樂樂」為名者,「樂」字有四種讀音,名字則有八種讀法,又該如何念為宜?

(十二)             忌繞口名:

取名讀起來如繞口令,聽起來不知所云者,皆非良名。

如姓「施」、「師」、「石」、「時」者,取名為「施史矢」、「師詩詩」、「石士世」、「時石實」,其他諸如「陳成塵」、「黃煌煥」...等。

(十三)             忌不雅名:

無論是字或音,取名盡量避免一些令人遐想之不雅名詞;例如胡麗晶(狐狸精)、藍淘華(爛桃花)、沈經冰(神經病)、蔡濤(菜刀)、皮古大(屁股大)、倪霸(你爸)、梅水屏(沒水平)、范同(飯桶)、夏流(下流)、馬尚封(馬上風)...等,諸如此類。

明朝嘉靖年間,有吳情者,因諧音無情,而跌落狀元寶座。同樣的,清朝有王國鈞者,殿試後本擬為狀元,後因諧音「亡國君」之故,終究止於地方縣令,鬱鬱而終。

(十四)             忌潮流名:

所謂「潮流名」,即台灣地區所稱之「菜市場名」。

據大陸清華大數據產業聯合會統計,男子以浩然、子軒、皓軒佔據前三名,女子則以梓萱、梓涵、詩涵領先。而台灣地區2018年統計之最常見的名字,男性以家豪、志明、俊傑、建宏、俊宏、志豪、志偉、文雄、承翰、冠宇為冠。女性則為淑芬、淑惠、美玲、雅婷、美惠、麗華、淑娟、淑貞、怡君、淑華居多。

(十五)             忌狂妄名:

不可否認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皆屬為人父母之心願;因此,不乏將此心願鑲嵌於取名者;例如成龍、復興、財旺、美麗、聰明、利發、..等,諸如此類。

然而若是過之,不僅無益或恐適得其反。男如豪、強、猛、剛、霸等字,女如花、萍、麗、艷、桃、柳等字,皆須慎用之。

據《明皇泳化類編》記載,有孫曰恭學子者,永樂年甲辰廷試獲第一;惟曰、恭二字加起來如「暴」字,明成祖朱棣看此名字後,硬是將孫拉下狀元寶座。

(十六)             其他忌名:

其他諸如有粗暴、傲慢、自大、汙穢、賤意、不祥..等意涵取名者,六愚不再一一例舉出,就請大家取名之前慎思之。

二、諱:

諱,《說文解字》:「誋也。」《廣韻》:「避也。」《玉篇》:「隱也,忌也。」

由此可知,諱與忌字通用。

惟六愚為了取名區分,且將諱字以禁、戒之意解釋之。

在中國傳統倫理制度之影響下,依據所謂「為親者諱,為賢者諱,為尊者諱」原則,應可區分為以下幾種諱。

(一)聖諱

所謂「聖諱」即禁戒聖人名諱。

歷史上最著名的聖諱,即清雍正年間下旨,將「丘」改姓「邱」詔書;所謂「古有諱名之禮,所以昭誠敬致尊崇也。..孔子德高千古,道冠百王,以正彝倫,以端風化,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皆受師資之益,..至姓氏相同者,按迺考太公望之後,食采於營丘,因得姓丘,今擬添加邑旁,作邱姓。..」

因此,當今之丘邱二姓者,實乃本家,而非異姓。

(二)賢諱:

賢諱多見於與古先賢或英雄同姓,或同族者。

例如姓孟者,諱軻名;姓關者,諱羽名;蘇姓者,諱軾或東坡名;姓岳者,諱飛名;姓文者,諱天祥名;姓朱者,諱熹名;姓王者,諱守仁名;..等,諸如此類。

試問,當今之世誰敢取名關羽、蘇東坡、岳飛、文天祥者?

(三)國諱:

國諱者,戒與君主(國家領導者)同名或同字,甚至是同音之謂。例如秦朝「正月」「正」字改唸平聲,或稱「端月」,即避秦始皇嬴政之諱;西漢「相邦」改「相國」,即避漢高祖劉邦之諱;嫦娥原名「姮娥」,避漢文帝劉恆之諱而改稱;東漢之秀才改茂才,避漢光武帝劉秀之諱;蔡文姬原名蔡昭姬,避晉文帝司馬昭之諱而改稱蔡文姬...等,不勝枚舉。

古代國諱,除了改字外,尚有空字、缺筆、拆字避諱之。

(四)家諱:

家諱亦稱私諱;乃避家族長輩之諱而言。

家諱可謂中國倫理上,對於血親思想之認同表現,亦可謂對於家族感情之歸屬感,同時也暗示著咱們萬萬不可「數典忘祖」。

例如,蘇軾祖父名序,因而蘇洵文章改「序」字為「引」,而蘇軾為人作序時,則用「敘」字。司馬遷父親名司馬談,因此司馬遷之《史記》中,未見有「談」字。據說杜甫母親名為海棠,為避母親之諱,杜甫所寫的詩近三千首,卻從未寫過海棠詩。唐朝《唐律》:「凡是官職名稱或府號犯了父祖的諱,不得冒榮居之。」亦即唐代官員之任職處,不得犯父祖輩之諱;例如父祖輩名字有「安」字者,不得在長安任職;有「常」字者,不得在太常寺任職。由此可見,中國人對於家諱之重視程度。

至於王羲之與王獻之父子等七人,名字中都有「之」字之故,乃因之字屬虛,且因受到當時宗教、士人、門閥之影響;例如斐松之、寇謙之、祖沖之、司馬孚之、司馬亮之..等,無關於諱。

此外,封建時期的奴僕,亦須避開主子之諱;此亦屬家諱。

(五)憲諱:

由於下屬官員對上司長官稱「大憲」、「憲台」,故而對於長官之避諱便稱憲諱。

例如,晉羊祜死後,荊州人為感羊祜之恩德,便改同音字「戶」為「門」。著名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亦屬憲諱。

(六)穢諱:

穢諱,乃指不齒先人作為之諱。

例如,說服元朝將文天祥處死之南宋降臣留夢炎,除了遭後世唾罵外,到了明朝依然罵聲不止,朱元璋甚至要求留姓人必須手書非留夢炎子孫才能科考。

留夢炎之不當作為,其後人齒之,而紛紛改他姓。

至今,何曾見有留姓人家?至少,六愚為曾見過。

同樣的,姓秦者有人膽敢取檜名嗎?姓吳者,誰敢取名三桂者?

(七)意諱:

所謂意諱,即指意義、諧音或其他因素,犯諱於上述諸諱者。

近代最著名之意諱者,莫過於令計劃之改姓(或言上述國諱之空字作為)。

令計劃原名令狐計畫,由於胡錦濤不僅為其上司,亦是國家領導者;因此,令狐計畫若是不更改姓名,則或可謂犯了上述之國諱與憲諱。

試想,令狐計畫之諧音意味著命令胡(錦濤)計畫之;易言之,難道胡之計畫皆須依令狐命令之?

如此思維之下,你說令狐計畫不改姓名行嗎?

以上之幾種諱,除聖諱、國諱、家諱與憲諱外,其中之賢諱、穢諱、意諱三種,則是六愚研究我國姓名學後之心得,趁此文章發表之同時補充之。

三、後記~六愚不得不說:

曾經有幾位公眾名人、明星,私下找六愚為其論名、改名,或為其新生兒取名。

惟六愚感覺出來,這些名人與六愚親友、客人同;皆對於六愚取名方式與坊間、媒體所言之取名方式不同,而感到疑惑。

其實,六愚在《國人取名原則》一文中,早已提及經常被問道:「老師!為何你的取名學問,與電視或街坊那些姓名學大師不同?」

六愚不得不再次強調,姓名學不可偏離傳統倫理制度,若取名方式僅局限於吉凶休囚,則屬投機心態而已。何況當前社會所流行之幾種取名理論,依然存在著重大缺陷;對於企盼趨吉避凶的求測者,終究是吉凶難測,禍福難料。

因此,大凡為人取名之命理師,若不去研究傳統取名原則,拋棄宗法倫理制度,僅以與牲畜比擬之所謂生肖姓名學;僅依據日本命理師學中國術家半吊子之所謂三才五格姓名學,...諸如此類,為人取名服務者,實非可取。

 

六愚隨筆~2021年清明節

 


2021年2月27日 星期六

庚子年除夕的四星聯珠~六愚隨筆

 

2021211日清晨630分左右東方低空示意圖。(圖片: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2021211日清晨610分左右東方低空示意圖。(圖片: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庚子年除夕的四星聯珠~六愚隨筆


2021年二月四日,台北市立天文教育館公布一則天象預告如下:

2021211日,包含金星、木星、土星、水星及月球在天球上將會聚於角距約11度的範圍內,但此時太陽也在這些天體東方約5度的位置附近,僅能在清晨日出前觀看。即便如此,在日出前的民用曙光影響下,幾乎只能看到較明亮的金星及木星。

  至於多星會聚對於天文領域及全球民生有何影響?事實上有非常重大的影響。

  許多媒體或社群利用這個天象,散布『災難說』,大多數民眾或許笑而置之,但也有部分民眾感到恐慌,以為天有異象,災難將隨之而來。....」

 

  此篇預告,若從六愚的專業角度而言,其重點在於「聯珠」與「災難說」。同時,六愚再依此天象,依據古文獻推測未來軍國趨勢如下:

一、聯珠:

水星繞地球周期約88天,金星約225天,火星約687天,木星約4333天,土星則需約10670天;因此,若要五大行星連成一直線,幾乎是不可能。

因此,對於五大行星之聯珠,當代人總是喜歡以角度看待。

然而,傳統的中國天文星象,果真是以角度決定星體聯珠嗎?

事實並非如此,我國各種古文獻與天文相關之記載中,所謂「連珠」,並非以「角度」,而是以「舍」或「宿」決定之。例如,《史記.天官書》:「漢之興,五星聚於東井。」《荊州占》:「四星若合於一舍,其國當王有德者繁昌,保有宗廟,無德者喪。」《宋書.天文志》:「晉孝懷帝永嘉六年七月,熒惑、歲星、填星、太白(六愚註:熒惑=火星、歲星=木星、填星=土星、太白=金星)聚牛女之間...晉懷帝永嘉六年四星聚牛、女,...漢獻帝初平元年,四星聚心,聚箕尾心...」《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上御極之二十六年。正月初一日。午初一刻。日月同在元枵宮。躔女宿。如合璧。水星附日。躔牛宿。木火土金四星。同在諏訾宮。躔危室二宿。如聯珠。」

因此,六愚不得不說,以角度決定「聯珠」之說法,實則缺乏我國古天文星占之認知。

 

二、災難說:

「四星聯珠」災難說亦待商榷。

不可否認,古文獻「四星聯珠」之災難說,不少例如,《史記.天官書》:「四星合,兵喪并起,君子憂,小人流。」《漢書.天文志》:「四星若合,是為大湯(六愚註:湯,音傷;大湯即大傷),其國兵喪並起,君子憂,小人流。」《宋書.天文志》:「漢獻帝初平元年,四星聚心,聚箕尾心,豫州分,後有董卓、李霍暴亂,黃中赤眉之憂,而魏武迎帝都,許遂以兗豫定京建安,二十二年,四星又聚;二十五年,而魏文受禪,此為四星二聚而易行矣。」《荊州占》:「四星合鬥,閉其關梁,女子運倉,天下半亡。」《文耀鉤》:「歲星與三星鬥,九州謀王。」...等。

然而,事關軍國與民生大計,我國星占學推算豈能如此草率?

自古,我國之星占學推算,除了星體排列外,尚須以日、月、五星關係、十二舍、二十八星宿行度,甚至是占期、光暈、色澤、星氣以及施政者之德行...等,如此諸多因素決定之。

例如,《史記.天官書》:「月蝕熒惑,其宿地亂。」《宋書.天文志》:「漢平帝元始四年,星聚柳、張,各五日,柳、張,三河分,後有王莽赤眉之亂,而光武興。」《易坤靈圖》:「王者有至德之萌,則五星若連珠。」《乙巳占》:「五星守二十八舍,左為春應,右為秋應,前為夏應,後為冬應。其法隨氣所在,制前後也。」又:「夫修德者,變惡從善,改亂為治之謂也。上天垂象,見其吉凶、譴告之義。」《甘氏占》:「月暈歲星,色不明,主人勝客,明、客勝主人。」...等,不勝枚舉。

 

三、未來局勢之推算:

六愚觀測,2021年二月四日之日月與「四星聯珠」(六愚註:除熒惑外,可謂「六曜同宮」)天象,應屬合於壽星,位在東方青龍角亢之間。《乙巳占》:「角、亢,鄭之分野。自軫十二度至氐四度,於辰在辰,為壽星。」《爾雅》:「壽星,角亢也。」《史記.天官書》:「角亢氐、兗州也。」《呂氏春秋.有始》:「中央曰鈞天,其星角、亢、氐。」

易言之,此等天象之應,屬於中央、東方與東南地區。

依此,推斷如下:

(一)中央施政有德行,國家繁昌,且有改亂為治之兆:

《荊州占》:「四星若合於一舍,其國當王有德者繁昌,保有宗廟,無德者喪。」《乙巳占》:「夫修德者,變惡從善,改亂為治之謂也。」《乙巳占》:「土守亢,四海且安,君貴禮義。」同時,六愚觀測四星合於壽星,且歲星入本宮,大吉;《左傳.昭三十二年》:「歲星所在,其國有福。」《淮南子.天文訓》:「歲星之居,五穀豐昌。」

(二)軍國重大事件轉危為安之年

《宋書.天文志》:「晉孝懷帝永嘉六年七月,熒惑、歲星、填星、太白聚牛女之間,徘徊進退,是後兩郡傾覆,而元帝中興、揚土是其應也。...十三年,高宗定關中,縱修群凶之徒,皆已剪滅,於是天人歸望,建國。」

(三)東方或東南方有兵凶之虞:

《史記.天官書》:「四星合,兵喪并起。」《漢書.天文志》:「四星若合,是為大湯,其國兵喪並起。」《河圖帝覽嬉》:「月犯亢,兵起,不出三年。」《乙巳占》:「客星干犯亢,中國不安,兵起政亂,期一年。

(四)在位或卸任之領導或大將軍有殞落之殤:

《開元占經》:「月犯左角,大人憂,期六月。一曰大臣憂喪。」《河圖帝覽嬉》曰:「角星貫月,三年,國君死。」《乙巳占》:「木犯守角,王者大赦,忠臣用。木乘左角,法官誅。木乘右角,大將軍死。」《開元占經.晉陽秋》:「孝武太元十九年十月癸酉,太白、填星、熒惑、辰星合於氐,二十一年九月庚申,帝崩。」《郗萌占》:「左角角入月中,不出其年,強國有喪;右角入月中,其君死三年。」

(五)瘟疫流行之憂:

《乙巳占》:「木數入亢,其國疾疫。...水入亢,其國病疫。...金星數入亢,其國疾疫。」

(六)水患之憂:

《荊州占》:「月犯左角,大臣誅,天下決水,大獄。」《乙巳占》:「土守角,為水,有兵災。...水守角,大水滂滂,人民往來,舟船相望。

(七)陰人或陰物亂政之憂:

陰人,指小人或女人;陰物,指外邦與肉眼看不到之物。《史記.天官書》:「四星合,兵喪并起,君子憂,小人流。」《荊州占》:「四星合鬥,閉其關梁,女子運倉,天下半亡。」《郗萌占》:「陰主外邦。」《乙巳占》:「土逆行亢,女主治政。一曰:從倚亢前,女主非其人,若賤女暴貴。」

以上乃六愚依據一些中國古文獻所推算,僅供參考!

 

結語:

中國之星占學多與天文學同步發展,且可溯及新石器時代晚期;山西省襄汾縣陶寺城遺址之陶寺古天文觀象臺或可為證

進入夏商周三代,星占學已然有其一套推算系統,且官方設有專職之星占家;殷墟出土甲骨文中之「貞人」,以及周朝「巫咸」、「保章氏」皆屬之。

及至隋唐,中國星占學與西方接軌之後,星占學迎來高峰期;且於元代之前領先於世界各國。

不幸的是,由於明代之星占學被視為天學,屬御用學問之後,一度消失在華夏民間社會。

近代,以台灣著名星占家星星王子閻永恆先生為領頭羊的西洋占星學,已然深入兩岸民間,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相談話題;而研究中國古星占學者,卻如麟角鳳毛,鮮矣!

此外,大凡研究天文星占者皆知,中國星占學研究之方向,多屬天下軍國大事;而西方星占學,則明顯偏向於個人運勢之推算,二者差異甚大。

可笑的是,台灣地區幾位經常於網路與電視媒體大放噘詞之「命理演員」,竟然以西方星占學或以遊戲心態推算天下大勢,甚至因此被媒體捧為「國師」、「大師」而沾沾自喜。

如此之台灣媒體,如此之台灣術士,如此之社會歪風,六愚喟然。

唉!......

六愚~2021年二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