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漫談:淺談《地理新書》與王洙對於風水術的看法~六愚
王洙,字原叔、一字尚汶,今河南商丘人,北宋仁宗時期學者;《宋史.列傳》:「字原叔,應天宋城人。少聰悟博學,記問過人。...洙泛覽傳記,至圖緯、方技、陰陽、五行、算數、音律、詁訓、篆隸之學,無所不通。」歐陽修為其墓誌銘提曰:「公諱洙,字原叔。其生始能言,已知為詩,指物能賦。既長,學問自六經、《史記》、百氏之書,至於圖緯、陰陽、五行、律呂、星官、算法、訓故、字音,無所不學,學必通達,如其專家。」
由此可見,王洙學識頗豐,涉獵學問甚廣。
問題是,如此一位當時頗受推崇的學者,為何會與風水畫上等號呢?
答案是一本書;一本名為《乾坤寶典》的風水書。
《乾坤寶典》一書,原為宋真宗時期官修的風水書;惟成書之後,學者發現此書內容叢雜,且多有訛謬處;故於仁宗時期,翰林學士王洙奉旨重新修訂校正成書後,宋仁宗親自賜名為《地理新書》。
《地理新書》乃屬兩宋與金朝,甚至是元代時期官方所頒布的《葬經》;《宋會要輯稿》所提及之「經書」,便指此書。
當今於民間社會所流傳的《地理新書》,多為金朝畢屢道與張謙之校正本,故而又名《重校正地理新書》。
嚴格說來,《地理新書》或可謂集「五音利宜」(五音姓利)風水術之大成;如宋祈《宋景文公筆記》:「東南,天地之奧藏,寬柔而卑;西北,天地之勁方,雄尊而嚴。故帝王之興常在西北,乾道也。東南,坤道也。」南宋趙彥衛《雲麓漫鈔》:「永安諸陵皆東南地穹,西北地垂。東南有山,西北無山,角音所利如此。...今紹興攢宮朝向,正與永安諸陵相似,蓋取其協於音利。」..等,皆不離此等思維。
問題是,主導修訂校正《地理新書》王洙本人對於風水的看法,實則又是為何?
答案在王洙之子王欽臣所編,紀錄王洙言行之《王氏談錄》(註:《王洙談錄》《王原叔談錄》)中,。
一、《王氏談錄.葬》:「公言:『昔觀孔子墓,視其地之形勢,大與今俗深相符。今之術,果昔人之所遺耶?』」
二、《王氏談錄.論隂陽拘忌》:「公言:『昔有一士人,病其家數世未葬,亟出錢買地一方,稍近爽塏者。自祖考及緦麻小功之親,悉以昭穆之次葬之。都無歳月、日時、隂陽、忌諱與塋穴之法。人且譏其易,而謂禍福未可知。歲中輙遷官秩,後其家益盛。以此觀之,真達者也。今之人,稽留葬禮,動且踰紀,邀求不信之福於祖先遺骸,真罪人也。』」
三、《王氏談錄.上官忌兀日》:「公云:隂陽忌諱,固不足泥,然亦不可畧者。嘗記丁顧言少卿云:『昔遊宦蜀中,至官有期,駐舟江滸,遊憩山寺,遇老僧問丁公何爲而至,丁具以之官告;又問期在何時,丁又以告,僧曰:「是所謂兀日,不可視事。弗避之,君必以事去。」』君笑而不應,既至官,月餘,竟以事免歸。丁深異之,於是復道故處,従僧謁其術。」丁屢以語公,臨治頗用之。』」
六愚註:
一、《葬》篇:
孔子雖是「墓上起墳」之始作俑者,然其墓依然是遵從古俗之「墓而不墳」;王洙在此僅提「其地之形勢」,便知千年以來無論是朝,抑或是野,皆是依地理形勢擇址而葬。也由此可知,宋時之喪葬風俗依然遵循古制;只不過王洙本人頗是懷疑當時所流行之五音利宜風水術是否為先人所留之古制。
事實上,五音利宜風水術的確萌芽於戰國末時,直至兩漢間始大行其事;漢時《圖宅術》一書可為證。
二、《論隂陽拘忌》篇:
篇中所載之「自祖考及緦麻小功之親,悉以昭穆之次葬之。」「都無歳月、日時、隂陽、忌諱與塋穴之法。」「歲中輙遷官秩,後其家益盛。」「今之人,稽留葬禮,動且踰紀,邀求不信之福於祖先遺骸,真罪人也。」等,便知王洙認為風水擇日術,不可違背傳統禮制。
三、《上官忌兀日》篇:
此處之所謂「兀日」,即為擇日學中之「不吉利日子」。
此篇所術與上篇可知,王洙對於擇日之陰陽忌諱觀點心存疑惑,卻往往有其效果,若將視為糟粕,卻又未免過矣;故而王洙的態度應是適度尊重便可。
四、事實上,以「五音利宜」為中心思想的《地理新書》,直至宋末方漸式微;朱熹《山陵議狀》:「以五音盡類群姓,而謂塚宅向背各有所宜,乃不經之甚者,不惟先儒己力辨之,而近世民間亦多不用。」取而代之的是「得氣」思維。
六愚.乙巳年戌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