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的來源與探討~台灣六愚
問:「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到底是谁說的?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9101206374&mode=w&from=answer&an_last=true&.crumb=hrndCEWBqLl#last_ans
六愚答: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等的說法,並非源自於袁黃(註:袁了凡本名。)《了凡四訓》之四篇短文(註:原名為《戒子文》;分為「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等四篇。);不過,卻也明顯的道出我國民族性「順天命」的修身之道;而我國的這種傳統的民族性,與西方民族喜「與自然抗爭」的要命思惟大不相同。
中華民族「順天命」的民族性,可以溯及新石器時代晚期,甚至是更早的部落時期;而最具體的實物證據,則是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辭。即便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時代中,也未見任何一家學說提出「與天抗爭」的思想;而封建時期的專制統治者,也不敢違逆「天道」;故而皇帝老爺所在的皇城,也必須以「順天府」、「應天府」名之;而民間反抗勢力的口號,也必須以「替天行道」為藉口。因此,所謂「順天命」的民族人生觀,就成為我國傳統社會修身養性之基本態度;「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的人生觀,也一直傳承至今。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9101206374&mode=w&from=answer&an_last=true&.crumb=hrndCEWBqLl#last_ans
六愚答: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等的說法,並非源自於袁黃(註:袁了凡本名。)《了凡四訓》之四篇短文(註:原名為《戒子文》;分為「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等四篇。);不過,卻也明顯的道出我國民族性「順天命」的修身之道;而我國的這種傳統的民族性,與西方民族喜「與自然抗爭」的要命思惟大不相同。
中華民族「順天命」的民族性,可以溯及新石器時代晚期,甚至是更早的部落時期;而最具體的實物證據,則是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辭。即便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時代中,也未見任何一家學說提出「與天抗爭」的思想;而封建時期的專制統治者,也不敢違逆「天道」;故而皇帝老爺所在的皇城,也必須以「順天府」、「應天府」名之;而民間反抗勢力的口號,也必須以「替天行道」為藉口。因此,所謂「順天命」的民族人生觀,就成為我國傳統社會修身養性之基本態度;「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的人生觀,也一直傳承至今。
例如,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北宋呂蒙正《破窯賦》:「時也,命也,運也!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長,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等;這些一連貫的思維,當然也影響了出世態度濃厚的《了凡四訓》;因此,《了凡四訓》內容的思維,確實提供了「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說法,「承先啟後」的依據之一而已。
真正首見「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的文獻中,並非在史籍或是論文中;而是在清朝文康先生所撰的《兒女英雄傳》小說中的三十八回:「你道安公子才幾日的新進士,讓他怎的個品學兼優,也不應快到如此,這不真個是『官場如戲』了麼?豈不聞俗語云:『一命二運三風水。』。果然命運風水一時湊合到一處,便是個披甲出身的,往往也會曾不數年出將入相,何況安公子又是個正途出身,他還多著兩層『四積陰功五讀書』呢!」;從這段對話中,就可以推敲出當時的民間社會,就已經存在著「一命二運三風水」的說法了;而《兒女英雄傳》依據安公子的際遇,又添增了「四積陰功五讀書」兩項。
至於後面的所謂「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十一擇業與擇偶,十二趨吉及避凶,十三逢苦要無怨,十四不固執善惡,十五榮光因緣來..」等,則是後人陸陸續續添增上去的;目前已經無法考據何人所添矣。
事實上,流傳在民間的口角,除了前五項「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固定不變外;尚有其他幾種說法:「一命,二運,三風水,四讀書,五積德,六勤儉,七誠信,八樂觀,九勇氣,十知足。」、「一命,二運,三風水,四仁,五德,六讀書,七工,八技,九盤算。」、「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親,七友,八賢妻,九靠努力,十拜拜。」、「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不怨天,七不尤人,八要立志,九努力;十年有成天下知。」..等。然而,還是以「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十一擇業與擇偶,十二趨吉及避凶。」的說法流傳最廣,其順序也最值得品嘗體會之。
六愚~2009-10-13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