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中國人的姓氏(九)~六愚
二十五、因讀音變姓:
亦有遷離故地後,語言不同而改姓狀況。《公羊傳》:「虢謂之郭,聲之轉也。」虢與郭音近,後人則以郭為姓。秦漢時期,多有韓姓遷移至江淮地區,該地區語音韓與何相似,故有韓姓改何情況;北京地區耿、簡音近,故有因而變姓者;同樣的,江浙滬地區王、黃發音同,故有因此而變姓者;其他如轅姓改袁,曼丘改毌丘,皇甫改姓皇父,橋改為喬,莘改姓辛等。
同樣的,大陸地區簡化漢字後,于姓與余姓、蕭姓與肖姓,傅姓和付姓經常發生混淆。
二十六、因簡化改姓:
如司功改姓功,盆成改姓成,軒轅改姓軒,列山改姓列,主父簡化為主姓,涂山改姓涂;少數民族姓氏如赤翟別種皋落改姓落,東夷朝那改姓那;亦有以邑為姓後,再去邑而另成新姓,諸如曾姓源自於鄫,去邑為曾;鄣去邑而成章姓,邘去邑而成于。
二十七、因添字而改姓:
添字改姓之情況較為稀少;如申姓後人,因安定於屠原,遂以複姓申屠為姓;鮮于姓,本姓子,周武王封箕子於朝鮮,其後人子仲又食采於于,便已鮮于為姓。
二十八、因多字姓字單字姓:
如有熊氏改姓熊,神農氏改姓農、神,涂山氏改姓涂,期思氏改姓期,陰康氏改姓陰,列山氏改姓列、山。
二十九、因舊姓改造另成新姓:
此等原因須歸咎於我國字體的使用方式,古字、今字、通用字、異體字等,令人眼花撩亂而出現一字多體以及一字多音狀況;多有家族在此等情況下,擇一字體通用為姓;如刁姓,源於刀字;佘出自於余;淡源於但姓等,其它諸如土與杜、五與伍、理與李、隨與隋等
三十、因迷信改姓:前秦氐族政權符洪,原為蒲姓,因「草付應王」讖言,便改蒲為符姓。又羯族後趙君王石勒,無姓氏,名㔨,後方「以石為姓,勒為名焉。」元末明玉珍,原名旻玉珍,迷信明教而改姓明。五代時期,信州危仔昌投奔吳越王錢鏐,錢鏐嫌惡危姓恐影響吳越政權,而將其改成元姓。
三十一、因異象改姓:如周平王兒子出生時,手掌紋路出現類似「武」字,後人因已改姓武。晉朝蒲堅出生時,其背見有紋路「艸」與「付」字,便以符為姓,此即兵敗淝水的前秦符堅。
三十二、因兩姓合併成新姓:
合姓而成為複姓者,多見於閩粵台地區,且多見於明清以後;如張簡姓始於明初之張姓與簡姓二家聯姻,後人便以張簡為姓;張簡姓為台灣地區複姓人口最多者,多居住於高雄地區。張廖姓亦是明初清河張氏及武威廖氏之姻親合姓。范姜姓乃於清出年間,廣東范姓人家一婦人因喪偶而攜子改嫁姜姓人家後,後人其中一支,便以范姜為姓。姜林姓,乃於明朝年間,一姜姓男子扶養一姓林者以續煙火,後人便已姜林為姓。邱魏姓,乃因清末台南地區爭鬥,魏姓族人依附於勢力較大的邱姓人家,後人便以邱魏為姓。
三十三、因同姓區別改姓:
雖是同姓,卻因區別而改姓者甚少見;其中最為人知者,莫過於諸葛亮家族。
諸葛亮先人原姓葛,居住於琅琊諸縣,後因避亂,其家族遷到琅琊陽都;當時陽都先有葛姓家族,當地人為區別同姓不同的二個家族,便稱來自諸縣的葛氏家族為諸葛,自此諸葛姓沿用至今;三國志註引《吳書》:「其先葛氏,本琅琊諸縣人,後徙陽都。陽都先有姓葛者,時人謂之諸葛,因以為氏。」
三十四、因筆誤成為新姓:
如《孟子.離婁》:「逢蒙學射於羿。」音後人筆誤而為逄姓;日據時期,台灣地區多有鍾姓者,因筆誤或日文無鍾字之故,改姓鐘。明初扬慎《稀姓录》:「今人姓有此而妄寫作佘,此不通曉說文而自作聰明者,余字從舍省,捨與蛇近,則禪遮之切為正音矣,五代宋初人,自稱曰沙家,即佘家之近聲可證,而賒字從佘,亦可知也。」清張澍《姓氏五書》:「古有余寫佘,余之轉音為禪遮切,音蛇,今人妄作佘,非也。」二者便知,余與佘本是一家,卻因筆誤而分成二姓。
國民政府來台時,多有不識字者無法登記戶口,戶政單位便依其讀音而變其姓情況;六愚曾遇過一阿美族原住民,其家族父母兄弟姊妹竟然各姓其姓。
三十五、
因宗教信仰改姓:
因宗教信仰改姓較為人知者,即為佛教與伊斯蘭教。
眾所周知,佛教出家人皆以釋為姓氏,晉道安和尚依據《增一阿含經》「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四姓出家,同稱釋氏」之語改姓釋;自此,煩出家僧人皆以釋為姓,此風亦影響了日韓與越南僧人;惟《增一阿含經》又云:「無復本姓,但言沙門釋迦子。」此說,亦有後人解釋其本意為出家人雖以釋為姓,卻毋須改其本姓。
又,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曾被譯為「馬哈麻」、「摩珂末」、「謨罕德」等;因而伊斯蘭教信徒多有改姓為馬、哈、麻等姓;此即俗語「十回九馬」之故;如三保太監鄭和本姓馬,回族,後被明成祖朱棣次姓為鄭。
其他如理教創始者羊來如,本姓楊,後改姓羊。
三十六、
其他:
諸如以大自然與動植物,諸如日、月、山、川、河、湖、泊、風、雷、金、銀、銅、鐵、石、玉、龍、虎、豹、狼、狐、狸、熊、象、牛、馬、羊、豬、鹿、鳳、魚、麻、黍、稷、麥、稻、桃、楊、柳、松、柏、菊、竹、蘭、花、草、樹、苗、林、栗、棗、木、桂等為姓;亦有以數字諸如十、百、千、萬等為姓。
當然,民間之入贅、過繼、收養皆有改姓狀況;還有,諸如當年日本統治台灣時,強迫台灣人改日本姓則屬政治迫害改姓。
總之,《姓解》:「天生蒸民,授之以姓。」《潛夫論.志氏姓》:「昔者聖王觀象於乾坤,考度於神明,探命曆之去就,省群后之德業,而賜姓命氏,因彰德功。」姓氏在中華民族心目中,或可謂「天命授權」,亦可謂維繫家族情感最重要因素之一,國人將姓氏置於名字之前便可知之。
換個思維來說,華夏民族每一份子,因為自己姓氏而肩負著祖先的傳承,這是中華民族與世界其他民族最大差異;代表著自家家族的郡望堂號,諸如隴西李氏、彭城劉氏、汝南周氏...等,皆可為證。固然經過幾千年的歲月與洗禮,姓氏之變已然多樣;惟萬變不離其宗,分布在海內外任何一個華夏民族,皆是共同其源,皆是共同祖先,身為中華民族後人,莫忘自己姓氏所代表承襲祖先的責任。
2023年十一月四日~六愚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