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4日 星期五

談談中國人的姓氏(七)~六愚

 

談談中國人的姓氏(七)~六愚

 


十六、因避諱改姓:

避諱制度應始於戰國或秦初;如避諱秦始皇嬴政之名,將正月改成端月;又如秦亡後,避項籍諱,籍姓者改姓席。漢明帝名劉莊,避莊字而改姓嚴。司馬炎建立晉朝後,封司馬師為景帝,凡姓師者,皆改姓為帥。北魏獻文帝、孝文帝名叫拓跋宏、元宏,凡有名諱相同者,皆改姓洪。王審知據閩地時,沈姓避審字音而改姓尤。亘姓,本姓桓,北宋名臣文彥博,本姓敬,其先人避後晉石敬塘諱改姓文;後漢時期復本姓敬,宋時,再避宋太祖趙匡胤祖父趙敬之諱,又改姓文。宋紹興期間避諱而改。南宋學者真德秀本姓慎,避宋孝宗趙昚(音慎)而改姓真。雍正時期下旨將丘姓改邱,《世宗憲皇帝上諭內閣》:「奉上諭:朕以先師孔子至聖,理應迴避,前降旨令九卿會議具奏,經九卿議覆,凡係丘字,俱加為邱氏。」...等,不勝枚舉。

近代最著名的避諱改姓者,即令狐計畫避胡錦濤諱,令狐姓改姓為令。

十七、因避難改姓:

古代避難改姓或隱姓埋名狀況,多為遠走他鄉避亂或免於滿門抄斬禍及家族;明代遭明太祖朱隸株十族的方孝儒,其後人為避免株連而改姓施;施,方人也。春秋時期,鄣國被滅,族人避禍逃至楚國後,以國名鄣改姓章;覃姓本姓譚,據《萬姓統譜》記載,譚姓族人為避禍而改姓覃。春秋末期,輔佐越王勾踐稱霸的范蠡,為免於「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下場改姓變名,自稱鴟夷子皮,故後人稱為鴟夷,後有改稱陶朱公。戰國時期,秦相范雎逃離魏國時,為避禍而更名改姓為張祿。韓信遇害後,免於波及的幼子,被南粵尉收留,將韓姓拆解,改姓韋。東晉桓玄兵敗,其部屬刁逵被殺;刁逵家人逃亡至川地避禍,並將刁改姓為三個刁的刕;倪姓,本姓為郳,後因避難改姓兒,後再加偏旁而成郳姓;其他諸如共姓改洪,仇姓改求,棘改姓為枣,熊改姓為能,完顏改姓為丸,鍾離改姓鍾等。

時局不穩時代,因避難或避免禍及親族而改名換姓者,時而有之。如孫中山,名文,曾化名中山樵;黃興曾用過李有慶、張守正、岡本義一、今村長藏等名。

十八、因事改姓:

因事改姓即發生某事件後,改姓以為紀念此事之謂。《廣韵》:「竇,又姓。」《通志.氏族略》:「夏后氏遭有窮之難,后緡方娠,逃出自竇,而生少康,支孫以竇為氏。」以即竇姓由來。周穆王悲痛寵妃盛姬之死,便將盛姬族改姓痛。《十六國春秋.前燕録》:「其先葢有扈氏之苖裔,子孫強盛,世居武都,為西戎酋長。始其家池中生蒲,長五丈五,節狀如竹,時咸異之,謂之蒲家,因以氏焉。」此即蒲姓之由。盧姓源自於戰國時期歐冶子所鑄名劍湛盧、勃盧,後人先是以此二劍為姓,再而去湛與勃改單姓為盧。

十九、因不恥或羞愧改姓:

此等狀況多見於歷史事件,如李抱玉本名安重璋,因不恥安祿山造反而改姓李,《舊唐書.李抱玉傳》:「臣貫屬涼州,本姓安氏,以祿山構禍,恥與同姓。」元初,元世祖忽必烈正為文天祥氣節感動而惜才之際,同為南宋狀元歸降元朝的留孟炎上書道:「天祥出,復為號召江南義士抗元,吾輩將置於何地?」(宋史.文天祥傳)不久之後,文天祥便因此而遭忽必烈殺害;經此一事,留姓後人多有改姓劉或他姓;未能改姓者,直至明清,但凡留姓考生於科舉之時,必先證明其非留夢炎後人方能應舉;前人之羞舉禍及後人,莫此為甚。明末理鬯和,本姓李,不恥李自成做為而改姓理,《文獻征存錄》:「理鬯和,字寒石,西華人,本姓李,恥其姓與李自成同,曰:『吾今姓理矣。』」據聞亦有秦姓,不恥秦檜殺害嶽飛而改姓者。

比較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因《水滸傳》虛擬人物西門慶的反派作為,以致多有西門姓者改姓。

二十、以技藝為姓:

《潛夫論.志氏姓》:「巫氏、匠氏、陶氏,所謂事也。」《通志.氏族略》:「巫者之後為巫氏,屠者之後為屠氏,卜人之後為卜氏,匠人之後為匠氏,以至豢龍為氏,御龍為氏,干將為氏,烏浴為氏者,亦莫不然。」古代製造業之技藝多為父子、師徒相傳,以技藝為姓者,多因子承父業,名目其業以避免同行相爭;亦有因官方政策而以技藝為姓狀況,如巫者之後為巫氏,屠者之後為屠氏,卜人之後為卜氏,匠人之後為匠氏,其他諸如匠、陶、甄等亦然。據《風俗通義》與《元和姓纂》記載,商朝七個著名氏族陶、施、繁、錡、樊、飢、終葵等皆是從事陶器業;又《通志.氏族略》:「卜氏:《周禮》卜人氏也;魯有卜處邱,晉有卜偃,楚有卜徙父,皆以卜命之,其後遂以為氏。」卜姓之祖先便氏從事卜卦者;同理,優姓者,其先人應是優伶。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