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1日 星期四

《风水论》~目录(风水探源与本质探讨)



  六愚所著《风水论》一书(风水探源与本质探讨),全文约六十万字,图片超过二百张,页数达一千多页;已交由武陵出版社出书;并预计2010年元月或是二月上市。
  此书内容是从客观与事实的角度探讨风水学问,可以说是历年来探讨风水学最完整的著作,故而六愚特别在封面上强调「欲识风水必备,欲习风水必看,现代风水师必读之风水著作。」
  此书目录大致如下。
  亦盼读者不吝指教!!

六愚/2009-12-31台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 水 论
~ 目 录 ~

壹、 前言:
贰、风水探源与发展:

 一、风水的定义:
 二、风水的发展:
  (一)原始人类求生存时期之风水:
    1、从「龙穴」谈起~「穴」的缘由:
    2、「水」的缘由:
    3、风水建筑观念的萌芽
  (二)氏族部落聚合时期之风水:
    1、阴阳宅的区分与宗教意识的出现
    2、阳宅择向观念的出现:
    3、建筑景观与城镇的选址
    4、阴宅与丧葬文化的出现
    5、风水祖师爷的地位
    6、天文知识之择向与定位:
    7、负阴抱阳的地理观念:
    8、人文层次的建筑设计观念:
  (三)农业社会敬天时期的风水:
    1、中国与宗庙观念的萌芽
    2、从二里头遗址看古代城镇的风水布局
    3、测量科学的出现与卜筮风气的兴起
    4、公刘与商周时代择址造镇的风水模式
  (四)阴阳五行时期的风水:
    1、务实的风水建筑手法
    2、各种哲学思想融入风水:
    3、阴阳五行运德深入民心:
    4、六壬术择日风气的兴起:
    5、各地方的习俗礼制加诸在风水中:
    6、「墓上起坟」替代了「不树不封」的丧葬观念:
    7、龙脉思想与王气观念的萌芽:
    8、谶纬愚民作风渗入风水中:
    9、道教崛起:
  (五)「五味杂陈」时期之风水:
    1、四灵方位与风水的结合
    2、易学八卦与风水的结合
    3、「气」的风水观与《葬经》的出现
    4、罗盘取代土圭法的测量
    5、怪力乱神的掺入
  (六)期待现代风水观的整顿期:

叁、风水哲学篇:
 一、「气」的哲学观:
  (一)、气的内涵及发展:
  (二)、风水理论中的「气」:
    1、风水的「气」究竟在何处?
    2、天地阴阳之气,何处交融?
    3、为何昆仑山是天下山脉的祖山?
    4、「气」是如何运行?
    5、「得气」的结果会如何?
    6、「气」能用科学解释否?
 二、「道」的哲学观:
  (一)、道的内涵及发展:
    1、诸家学说之「道」
    2、儒家之道与理学之「天人合一」:
    3、道家之道与道教的「神仙道」:
  (二)、风水理论「道」的思想:
 三、阴阳的哲学观:
  (一)、阴阳探源及发展:
    1、阴阳思想之探源
    2、阴阳学说之发展
  (二)、风水理论中的阴阳思想:
    1、阴阳交感而气生万物的概念。
    2、阴阳交替而生生不息的概念。
    3、阴阳消长而吉凶多寡的概念。
    4、阴阳互根及互存的两面概念。
    5、阴阳对立及正反的矛盾概念。
    6、阴阳对照及万物的人性概念。
    7、阴阳动静及形势的对称概念。
    8、阴阳干支及方位的气运概念。
    9、阴阳五行及八卦的一体概念
  (三)风水实务阴阳理论的应用:
 四、五行的哲学观:
  (一)五行探源与发展:
    1、五行思想的探源:
    2、阴阳与五行生克的发展
  (二)、风水理论中的五行观念:
    1、风水理论由五行转变为气为思想主流的过程
    2、峦头与理气五行的差异
     (1)峦头五行:
     (2)理气五行:
     (3)方位五行
  (三)风水五行理论的实务应用:
 五、「八卦」的哲学观:
  (一)八卦的内涵:
    1、浅谈八卦与《易经》的磨合
    2、八卦与八种符号
    3、太极八卦图的出现
  (二)、风水理论中「八卦」的思想:
    1、风水八卦卜筮阶段:
     (1)秦汉以前的八卦卜筮
     (2)秦汉以后的八卦卜筮
     (3)魏晋南北朝时期后的八卦卜筮
     (4)隋唐贪狼九星的兴起
    2、风水八卦理论阶段:
     (1)唐宋期间之风水八卦理论
     (2)唐宋以后的易学八卦理论
  (三)风水八卦理论的实务应用:
 六、浅谈易学发展及在风水中的演变:
  (一)浅谈易学发展的过程
  (二)易学思想与风水的关系

肆、风水迷信篇
 一、风水迷信发展过程的探讨:
  (一)秦汉以前无迷信成份的风水
  (二)迷信风水的萌芽
  (三)宗教与择日迷信的兴起
  (四)两宋时期风水迷信的争议
  (五)风水迷信的泛滥
  (六)当今社会的风水迷信
 二、各种风水迷信之说:
  (一)神鬼说:
  (二)冲煞说:
    1、《阳宅集成》的一些「煞」:
    2、现代常见的「冲煞」:
     (1)路冲:
     (2)太岁冲:
     (3)路尽煞:
     (4)反弓煞:
     (5)剪刀煞:
     (6)壁刀煞:
     (7)天斩煞:
     (8)尖物煞:
     (9)反光煞:
     (10)抬棺煞:
     (11)开口煞:
     (12)牵牛煞:
     (13)斗嘴煞:
     (14)强波煞:
     (15)顶心煞:
     (16)探头煞:
     (17)井字煞:
     (18)穿心煞:
     (19)地灵煞:
     (20)泪眼煞:
     (21)磊落煞:
     (22)中宫煞:
     (23)门色煞:
     (24)其他:
  (三)纳福说:
    1、回圆土:
    2、纳气门:
    3、之玄水:
    4、天心水:
    5、禄储水:
    6、玉带水:
    7、三台房:
8、眠弓路:
9、其他:
  (四)喝形说:
  (五)方位说:
    1、四灵方位:
    2、五行八卦方位:
  (六)形势说:
    1、自然形势:
    2、人工形势:
     (1)阳宅五行论:
     (2)阳宅九星论:
     (3)楼层风水的争议:
  (七)房分说:
    1、明堂与房分的关系
    2、风水房分迷信的缘起
    3、阴宅与阳宅房分辨别的差异
  (八)择日说:
    1、浅谈择日的发展:
    2、择日与风水
    3、择日中的太岁
     (1)太岁星不是岁星
     (2)风水中的太岁
     (3)太岁头上不能动土?
  (九)命理说:
    1、四柱八字:
    2、七政四余:
    3、紫微斗数:
    4、东西四宅命:
  (十)庇荫说:
  (十一)法术说:
  (十二)其它:
    1、十二生肖说:
    2、改运说:
    3、神明说:

伍、风水风俗镇物篇:
 一、浅谈风俗:
 二、风俗与礼制:
 三、风水镇物的由来:
 四、习俗常见的风水镇物:
  (一)石料类:
    1、门狮:
    2、貔貅:
    3、镇墓兽:
    4、门墩:
    5、壁雕:
    6、石像生:
    7、石敢当:
    8、下镇物:
    9、其他:
  (二)土料类:
    1、俑:
    2、泥人:
    3、屋脊:
      (1)鸱尾:
      (2)仙人走兽:
    4、瓦当:
  (三)木料类:
    1、木料类风水物
      (1)桃木:
桃木剑
桃符
桃茆
桃人
桃弓
桃枝
桃印
桃珠
桃汤
      (2)松柏:
      (3)其它:
白杨木
柏木
惊雷木
梨木
枣木
桐木
柳木
    2、木制的风水物:
      (1)垂花与落挂:
      (2)户对:
      (3)门雕与窗雕:
      (4)八卦牌:
      (5)咬剑狮头:
      (6)神牌:
  (四)纸类:
    1、符咒:
    2、门神:
    3、春联:
    4、其他:
  (五)金属类:
    1、铜镜:
    2、刀剑
    3、铜铃:
    4、铜钱:
 五、大型风水物:
  (一)风水林:
    1、阳宅风水林:
      (1)村落风水林:
      (2)阳基风水林:
      (3)寺庙风水林:
      (4)田园风水林:
    2、阴宅风水林:
  (二)风水塔:
  (三)其他:
 六、其他风水镇物:
  (一)水:
  (二)灰:
  (三)血:
  (四)谷:
  (五)布:
 七、现代镇宅物:

陆、风水风俗丧葬篇:
 一、我国丧葬思想演变过程:
  (一)、史前时代:
  (二)、夏商时期:
  (三)、周朝时期:
    1、西周:
    2、东周:
  (四)、秦汉时期:
  (五)、魏晋南北朝:
  (六)、隋唐五代时期:
  (七)、两宋时期:
  (八)、元代时期:
  (九)、明朝时期:
  (十)、清朝时期:
 二、我国葬法与葬式的习俗:
  (一)、土葬:
    1、槁葬:
    2、合葬:
    3、寄棺葬:
    4、归葬:
    5、迁葬:
    6、衣冠葬:
    7、瓮棺葬:
    8、直肢葬:
    9、屈肢葬:
    10、侧身葬:
    11、俯身葬:
    12、坐姿葬:
    13、殉葬:
    14、拾骨葬:
    15、室内葬:
    16、渴葬:
    17、裸葬:
    18、秃葬:
    19、凶葬:
    20、台葬:
    21、浅葬:
    22、深葬:
    23、空棺葬:
    24、假葬:
    25、路葬:
    26、立棺葬:
  (二)、火葬:
    1、火化土葬:
    2、火化海葬:
    3、火化水葬:
    4、火化空葬:
    5、火化塔葬:
    6、火化倒缸葬:
    7、火化树葬:
    8、火化花葬:
  (三)、水葬:
  (四)、海葬:
  (五)、塔葬:
  (六)、天葬:
    1、鸟葬:
    2、兽葬:
    3、野葬:
    4、树葬:
  (七)、崖葬:
    1、崖洞式:
    2、崖台式:
    3、直龛式:
    4、横龛式:
    5、悬棺式:
  (八)、石葬:
 三、风水的葬式:
  (一)、倒杖十二法:
1、顺杖:
2、逆杖:
3、缩杖:
4、缀杖:
5、开杖:
6、穿杖:
7、离杖:
8、没杖:
9、对杖:
10、截杖:
11、犯杖:
12、顿杖:  
  (二)、廖禹十六葬法
  (三)、吴公葬法二十九式
  (四)、司马头陀八葬法
  (五)、赖公葬法七十二式

柒、风水科学天文篇:
 一、写在风水科学篇之前:
 二、从我国古天文学谈起:
 三、我国古天文学与风水的关系:
  (一)、相对观:
    1、三垣:
      (1)、紫微垣
      (2)、太微垣
      (3)、天市垣
    2、北斗:
    3、五纬与七曜:
    4、分野:
  (二)、方位观:
    1、极星:
    2、四灵与星宿:
      (1)、四灵
      (2)、星宿
  (三)、历法观:
    1、浅谈我国历法的发展
    2、常用的历法:
      (1)、阳历
      (2)、阴历
      (3)、阴阳合历
    3、二十四节气
    4、历法与风水理气派的关系

捌、风水科学地理篇
 一、浅谈我国地理学的发展
 二、古地理学与风水的关系
  (一)、地理学
    1、龙:
      (1)、南干脉络:
      (2)、中干脉络:
      (3)、北干脉络:
    2、砂
      (1)、朝砂:
      (2)、案砂:
      (3)、乐砂:
      (4)、龙虎砂:
      (5)、侍卫砂:
      (6)、朱雀砂:
      (7)、玄武砂:
      (8)、水口砂:
      (9)、官砂:
      (10)、鬼砂:
      (11)、禽砂:
      (12)、曜砂:
      (13)、罗城:
    3、水:
      (1)、我国古籍记载的「水」
      (2)、我国地理学与风水的「水」
      (3)、人类与风水的「水」
    4、穴:
      (1)、风水「穴」的真义
  (二)、地质学:
    1、地质与风水选址的考虑
    2、农业地理与风水建筑地基的地质考虑
    3、地质对于人体健康与人性的影响
    4、从科学调查报告看地质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建筑学:
    1、建筑与风水之比较
      (1)、选择建筑地区:
      (2)、勘察建筑基地:
      (3)、评估建筑环境:
      (4)、规划建筑外围:
      (5)、设计建物主体:
      (6)、建物内部环境:
    2、风水建筑的基本思维
      (1)、回归自然的风水建筑观
      (2)、灰色丛林的省思
    3、风水建筑的基本原则
      (1)、顺势
      (2)、适宜
      (3)、对称
      (4)、有情
      (5)、和谐

玖、风水科学人文篇:
 一、生命医学观:
  (一)、中华民族的宇宙生命观
  (二)、传统医学与风水之比较
  (三)、传统医学诊断与风水堪舆
 二、伦理学:
  (一)、风水伦理观的萌芽
  (二)、汉朝讳西益宅风水术
  (三)、风水宗法之伦理
  (四)、风水房分之伦理
  (五)、风水夫妇之伦理
  (六)、风水君臣之伦理
 三、心理学:
  (一)、安全防护心理
  (二)、视觉空间心理
    1、传统尺度空间的心理作用
    2、阴阳概念与视觉空间的心理作用
    3、风水观点与科学试验视觉空间的比较
  (三)、艺术美学心理
  (四)、宗教催眠心理
  (五)、人性贪婪心理

拾、后记~

2009年12月18日 星期五

談談楊公忌~台灣六愚





談談楊公忌~台灣六愚

  所謂楊公,有兩種比較可信的說法。
  一是指楊救貧;清梁章鉅所撰之《浪跡續談》,以及翟灝的《通俗編.藝術》篇引《軌論》皆有提到:「宋術士楊救貧,習堪輿術,為時俗所推。」
  另一則是指宋朝楊繼業或是楊家將兄弟們。有人認為此日是楊救貧為紀念楊家將殉難所定的極凶日(註:此說法有矛盾,蓋因楊救貧為楊筠松時,則屬唐末或是南唐人;而楊家將則是在宋代。)當然也有其他不同的傳說。
  楊公忌並非是指楊救貧的忌日,而是指舊俗民間的一種禁忌。然而,楊公若是指楊繼業或是楊家六將時,則是紀念楊繼業正月十三在李陵碑前殉難,以及楊家將兵敗金沙灘,只剩一個楊六郎的日子,故而後代人們認為此日主凶。
  無論如何,楊公忌就是早期擇日術中的「月忌日」之一;至少在明朝以前就已經是一項選擇術中的禁忌。古人認為日子若逢楊公忌時,諸事不宜。《軌論》:「其說一年有十三日,百事禁忌,名曰楊公忌。」清初熊伯龍的《無何集》:「世俗多畏楊公忌,通書亦多載之,謂其日不宜出行舉事,犯之不利。
  楊公忌日又稱為楊公十三忌,每年有十三天;除了農曆七月外,每月皆有一日為楊公忌。《浪跡續談》:「今人所傳楊公忌,以正月十三日為始,餘每月皆隔前一日,惟七月有兩日,一為初一日,一為二十九日,亦隔前一日也,故合為十三日。」換言之,每年農曆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和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等十三天就是楊公忌。
  楊公忌的由來,上述楊家將的傳說,文獻上未見有明確的記載;然而《協紀辨方書》認為此日應該是根據我國二十八星宿的輪值有關,《辨訛》篇:「今按,其說乃是室火豬日。其術元旦起角宿,依二十八宿次序順數,值室宿之日,即為楊公忌。」至於楊公忌為何會與楊救貧有關,則是未見於古文獻記載。
  事實上,在擇日家眼中的禁忌甚多,年有年忌,月有月忌,日有日忌,時有時忌等;若是要全然無有禁忌的日子,除非是特殊的狀況外,幾乎是不可能;明朝謝肇淛《五雜俎》:「今陰陽家禁忌,可謂極密。一年之中,則有歲破、死符、病符、太歲、劫殺、伏兵、災殺、大禍、歲殺、歲刑、金神、將軍諸方。一月之中,有月忌、龍禁、楊公忌、瘟星、天地凶敗、天乙絕氣、長短星、空亡、亦口、天休廢、四方耗、五不遇、六不成、四虛敗、三不返、四不祥、四窮、四逆、離別、反激、咸池、伏龍、交龍宅、龍往亡、八風、九良、星絕、煙火、胎神、上朔、月建、月破、月厭、月殺等日。一日之中,則有白虎、黑殺、刀砧、天火、重喪、天賊、地賊、血支、血忌、歸忌、黑道、土瘟、天狗、大敗、蚩尤、官符、死炁、飛廉、受死、火星、河魁、鉤絞、焦坎、遊禍、滅門、的呼等凶神。蓋一歲之中,吉日良時,無兇神惡煞者,不過數日耳。」
  然而楊公忌真是極凶日嗎?
  《五雜俎》的結論說:「而又加以方向之不利,生命之相妨,仇難二星之躔度,太白日神之游方,一一擇而忌之,則雖終歲不作一事可也。而窮村深谷之家不知甲子,愚冥獰獷之輩不信鬼神,何嘗見其禍敗之相仍哉?太史公謂陰陽之術太詳,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畏。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一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曰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未必然也。夫漢初之陰陽家止於四時、八位、十一度、二十四節而已,而子長(註:司馬遷,字子長)尚以為未必,然況今日天羅地網之密乎?其不足信,必矣。」《浪跡續談》也有:「然不信其說者多,憶餘以十二月十九日完娶,家中親友並以此楊公忌日,必不可用,先資政公毅然用之,餘亦了不介意。後清河君佐餘曆官中外,膺二品誥封,育五男四女,身享中壽,族中皆以為有福完人,則又何忌之有乎?」等;由此可見楊公忌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當今的擇日術甚亂,舉凡太陽太陰法、六十甲子法、鬼谷子法、奇門遁甲法、七政四餘法、董公建除法、寧和日法、造命法、五運六氣法、演禽法、穿山法、六壬法、太乙法、紫白法...等,各種的擇日理論,幾乎多到令人無所適從。
然而,六愚還是請大家斟酌明朝周視《崇正學》所謂:「何謂正學?根於義理;而擇地,不拘於卦例擇日,不拘於神煞者是也。」而《地理人子須知》的徐氏兄弟也不以為然地說:「天選擇星曆通於天文,本理學也。..近世以來,流為異術詭譔神煞之名;務子驚駭名曰《通書》,蔓延海內,家喻戶曉;雖有台歷頒行,莫能正君子;倉卒用之,亦莫能辨,間有知其妄者,不敢獨異,亦各隨俗;是故愈久愈失其真,流毒千載,何有止極?」當然,更遑論歷代思想家,諸如東漢王充、王符、隋文帝、唐太宗、呂才、司馬光、朱熹、明太祖、宋濂與方孝儒師生..等人的批判;即便是宋朝風水名家賴太素與清代之張九儀也同樣的未置可否。
  亦有人認為楊公忌出生者,其人將是庸庸碌碌,甚至是貧困終生,此等迷信觀念,在文明昌盛的今日居然還有人信之,悲乎!!
  六愚特舉幾位出生於楊公忌日的友人,提供給大家解答並深思之:
1、聖人~孔夫子;
2、帝王~唐代宗、宋孝宗;
3、豪俠~孟嘗君;
4、文豪~蘇東坡等。
  因此,所謂「楊公忌」真有那麼「嚴重」嗎???

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明師,名師,鳴師,冥師及神棍〜六愚




明師,名師,鳴師,冥師及神棍〜六愚


無論是命理亦或是風水學問,六愚經常提醒大家,當今之師傅可分為五種層級:
1、明師:
胸中有貨,語多珠璣,非專以營利為主,或以營利卻能堅守術業之基本良知道德,並可成為他人人生方向之導師者方可稱之。然此師多非名人,其建言亦多如飲太羹玄酒,需要從心體會其中之意,有時難免淡而無味。

2、名師:
即頗具知名度之師傅,時見於各種媒體中,或有學底,或自吹自擂、或招搖撞騙者皆有之,然無論其胸中所學,多用其名氣推銷其所謂標新立異之功力,或是改運之產品而營利之,故而多有順時風譁眾取寵而偏離正道者謂之。

3、鳴師:
胸無點墨,謹言大話,昧其良心,出口多含有恐嚇之詞,或滿口神煞,或自我吹噓,甚至自稱通靈,而不計其吹噓之後果是否造成他人之遺憾者,其目的僅止於自身利益或是詐財而已。

4、冥師:
此師或有風水命理知學底,然僅繞於某些古書之中而無法自拔,或自以為以參透天璣,或自稱其學派為最尊,或標新立異,或視他學無物,因而以為能師古而奪天工,或是天下惟一而已,甚者經常挑戰他人,如夜郎,如井蛙,如豆之目光見識者。

5、神棍:
此種人物至為可惡,往往未具風水命理知識,經常藉用民眾對於易經、玄學及宗教的錯誤認知,表面為慈悲為懷,普渡眾生之面具,或言神鬼附身,其實是假借宗教神鬼的力量,欺騙大眾而達到其詐財之目的者。

  事實上,要如何分辨師傅的層級也不難,只要從其文章,部落格或是言行中(套一句現代的說法就是〜先google搜索一下!),即可稍知其涉獵之深淺。
  
 王充《論衡.對作》:「世俗之性,好奇怪之語,說虛妄之文。何則?實事不能快意,而華虛驚耳動心也。」;當代俗師皆知世俗人好小術之性,故而往往用恐嚇或是自提身價之詞,以“重口味”方式達到詐財之目的。
  故而六愚認為世人當知凡事應「知其然,亦應知其所以然」,在如此知識水準已經提高的社會中,奉勸社會大眾應知如何尋明師解惑,切勿被名師,鳴師,冥師等庸師之流迷惑,更需防止被神棍誘導詐騙,而失去應有的理性原則。

地師身後劫~六愚摘自〔清〕沈起鳳《諧鐸》





地師身後劫~六愚摘自〔清〕沈起鳳《諧鐸》

  豫章王晉,清明日挈眷上塚。塚後舊有荒墳,低土平窪,棺木敗錄,末識誰氏。王有兒昭慶,見其地野花盛開,戲往摘之,踏棺陷足,骸骨碎折,驚而大號。王抱之出。

  既而歸家,兒寒熱交作,王就牀頭撫視。兒忽色變,怒目直視曰:「吾羅漢章,堪輿大名家也。生前軒冕貴人無不奉為上客,爾一式微寒族,輒縱乳臭小兒,踐我墳墓,躪我骸骨,罪何可宥!」王急謝罪,許以超薦。曰:「此恨已入骨髓,必索其命乃止。」王伏地哀泣,終無回意。不得已,保福於都城隍廟。  夜夢城隍神召之去,曰:「爾束子不嚴,應罹此禍。然厲鬼擅作威福,亦干陰司法紀。」命拘羅。亡何,一鬼至,侈口蹙頸,殊非善類。神責其何以作祟。鬼滔滔辨答,不竭於詞。繼問其生前何業?曰:「地師。」神拍案大怒曰:「爾生前既作地師,何不能擇一善地,自庇朽骨?想此事爾本不甚明瞭,在生時無非串土棍,賣絕地,被害者不知幾千百萬家。今日斷骨折骸,實由孽報,非其子之罪也!」鬼力辨其無。

  亡何,階下眾鬼紛來訴告,有謂葬如雞棲,而傷其骸骨者;有謂玄武藏頭,蒼龍無足,而滅其宗嗣者;有謂向其子孫高談龍耳,以至停棺五六十年,尚未入土者。神勃然變色曰:「造惡種種,罪不容誅!」命鬼役押赴惡狗村,受無量怖苦。眾齊聲稱快,叩首盡散。神諭王曰:「幸渠自有業報,否則爾子亦不能無罪。義方之訓,後不可不嚴也!」王拜謝而出。下階傾跌,忽焉驚醒。起視其子,言笑如初,而病已愈矣。  後聞羅棺中朽骨,被野犬銜嚼,狼藉滿地。始信惡狗村,即人間現報,陰司原無此地獄也!遂歎息者累日。

  鐸曰:「瓜地安魂,湖燈妥骨,山川不能語,原仗地師作指南也。乃挾此以為利藪,則劉家玉尺,郭氏錦囊,與夫《青烏》、《赤雹》諸書,滿紙皆造孽矣!吾恐狗彘不食其餘。惡狗村之報,猶為寬典。」


~~六愚摘自〔清〕沈起鳳《諧鐸》

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是谁说的~台灣六愚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的來源與探討~台灣六愚

問:「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到底是谁說的?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9101206374&mode=w&from=answer&an_last=true&.crumb=hrndCEWBqLl#last_ans


六愚答: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等的說法,並非源自於袁黃(註:袁了凡本名。)《了凡四訓》之四篇短文(註:原名為《戒子文》;分為「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等四篇。);不過,卻也明顯的道出我國民族性「順天命」的修身之道;而我國的這種傳統的民族性,與西方民族喜「與自然抗爭」的要命思惟大不相同。
  中華民族「順天命」的民族性,可以溯及新石器時代晚期,甚至是更早的部落時期;而最具體的實物證據,則是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辭。即便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時代中,也未見任何一家學說提出「與天抗爭」的思想;而封建時期的專制統治者,也不敢違逆「天道」;故而皇帝老爺所在的皇城,也必須以「順天府」、「應天府」名之;而民間反抗勢力的口號,也必須以「替天行道」為藉口。因此,所謂「順天命」的民族人生觀,就成為我國傳統社會修身養性之基本態度;「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的人生觀,也一直傳承至今。

  例如,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北宋呂蒙正《破窯賦》:「時也,命也,運也!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長,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等;這些一連貫的思維,當然也影響了出世態度濃厚的《了凡四訓》;因此,《了凡四訓》內容的思維,確實提供了「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說法,「承先啟後」的依據之一而已。

  真正首見「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的文獻中,並非在史籍或是論文中;而是在清朝文康先生所撰的《兒女英雄傳》小說中的三十八回:「你道安公子才幾日的新進士,讓他怎的個品學兼優,也不應快到如此,這不真個是『官場如戲』了麼?豈不聞俗語云:『一命二運三風水。』。果然命運風水一時湊合到一處,便是個披甲出身的,往往也會曾不數年出將入相,何況安公子又是個正途出身,他還多著兩層『四積陰功五讀書』呢!」;從這段對話中,就可以推敲出當時的民間社會,就已經存在著「一命二運三風水」的說法了;而《兒女英雄傳》依據安公子的際遇,又添增了「四積陰功五讀書」兩項。

  至於後面的所謂「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十一擇業與擇偶,十二趨吉及避凶,十三逢苦要無怨,十四不固執善惡,十五榮光因緣來..」等,則是後人陸陸續續添增上去的;目前已經無法考據何人所添矣。

  事實上,流傳在民間的口角,除了前五項「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固定不變外;尚有其他幾種說法:「一命,二運,三風水,四讀書,五積德,六勤儉,七誠信,八樂觀,九勇氣,十知足。」、「一命,二運,三風水,四仁,五德,六讀書,七工,八技,九盤算。」、「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親,七友,八賢妻,九靠努力,十拜拜。」、「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不怨天,七不尤人,八要立志,九努力;十年有成天下知。」..等。然而,還是以「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十一擇業與擇偶,十二趨吉及避凶。」的說法流傳最廣,其順序也最值得品嘗體會之。

六愚~2009-10-13台北

2009年10月11日 星期日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方位问题!~台湾六愚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方位问题!~台湾六愚

请问:为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会被放置在东西南北各处?难道不能吊位置吗?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article?qid=1709101009520

六愚评论:
  自古至今,许多不明就里者,对于四兽方位存在着许多争议;其原因不外乎出发点不同,所得到的结论当然也不同。
  而争议的重心,通常也仅是以风水、六壬、奇门..的角度或是理论切入而已,因而五术界每每因此而争论不休各有己见。然而,六愚不禁要问,这种肤浅的见解,难道就是四兽的缘由或是本意吗?
  四兽的方位概念,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了。换言之,四神兽已经陪伴着我国经历了七千年以上的岁月了;更是早在众所周知的三大神术,六壬、奇门、太乙出现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因此,六愚从网站中所看到的答案,都是「隔靴搔痒」、「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说法而已。
  四神兽被运用于四方位最早也是最具体的证据,应该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或是更早的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公元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丧葬遗址中,墓主两旁由一堆贝类所制成的陪葬龙虎图案即可证明之。(注:请注意,河南濮阳西水坡墓主的龙虎图案为左白虎、右青龙,与现代风水的左青龙、右白虎刚好相反。)
  此外,距今大约五千到六千年以前,远在东北辽宁省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墓葬群中,其中一墓主,也出现枕着一个由青玉所雕成的朱雀形象。而距今大约三千五年以前,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实物记载中,也证明了此一基本方位原则依然如此。(甲骨文原文应是:东方曰析,凤曰协;南方曰夹,凤曰微;西方曰夷?凤曰彝;北方曰夕巳,凤曰役。)(注:四神兽与二十八星宿结合后各有所属;龙是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白虎是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雀是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玄武则是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另一个具体的实物证据,则是在东周的春秋时期(注:公元前433年),从曾侯乙墓葬群出土漆木衣箱盖上的天文图案;而此图案的出现,更强化地证实了以四兽代表四方位原则。因而也可以证明,以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及北玄武的方位观念;是中国从新石器时代,一直沿袭至今的方位图腾;年代已经超过七千年以上的历史,自是不言而喻矣。
  事实上,我国各地方出土的建筑古文物里,确实可以证明四兽方位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方位的代表神兽。以陜西西安出土的汉代瓦当为例,出现有代表着四方神兽的瓦当用以表示建筑物的四个方位,或兼具以四方神兽来庇佑建物、住宅、辟邪、挡煞,或是作为祈福的象征意义在内的风俗习惯。专论秦汉时期都城建设的《三辅黄图》说:「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而引《庙记》又说:「未央宫有玄武、苍龙二阙、朱鸟堂。」等,这些描述就是指秦汉宫室的基本布局观念。因此,《史记.天宫书》有:「东宫苍龙、南方朱鸟、西宫咸池、北宫玄武」。三国大才子曹植的《神龟赋》也说:「嘉四灵之建德,各潜位于一方,苍龙虬于东岳,白虎啸于西岗,玄武集于寒门,朱雀栖于南方」。故而唐初太宗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当然就是指北门。
  以神兽来表示四个方位的由来至今尚未有定论;然而,六愚比较认同是缘由于我国古代散居于东西南北四方部落其原本所代表的部落图腾。亦即东夷部落的图腾为青龙,西羌部落为白虎,南蛮部落为朱雀,至于北狄部落则是经过二个民族的融合,而出现龟蛇合一的图腾。
  天文四神兽的方位观念,不仅影响了地理方位与建筑规划而已;古代的战事布局,也都是以四灵兽的方位观念行军布阵;《礼记.曲礼》:「军行既张四宿于四方,标招摇于中,上象天之行,故军旅士卒起居举动,坚劲奋勇,如天帝之威怒也。」。《吴子兵法.治兵》:「凡兵战之场,止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在下。」;换言之,四神兽代表四方位的固定概念,自商周时期以后,由于行军部阵的需要,已经出现以「中土」、「中军」或是「自我」为主的相对方位概念。而此一思惟也同样的影响风水的方位概念;尤其是《 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所记载:「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的文献最早。(注:管辂,字公明,东汉末年名占卜家,被风水界公认为一代宗师之一。)
  不幸地是,管辂对于阴宅方位的形容,却被后代的风水师过度解读,以至于造成代表四方位神兽被兽性化进而被扭曲化;《葬经》:「夫葬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形势反此,法当破死。故虎蹲谓之衔尸,龙踞谓之嫉主,玄武不垂者拒尸,朱雀不舞者腾去。」;而《葬经》出现的三百年后,宋朝官方所刊定的《地理新书》也说:「青龙无头,水不长流;白虎折足,路有伤败;朱雀衔尸,石当冢户;玄武悲泣,后闻水声;四凶并见,不久灭族。」、「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污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冈原,谓之玄武;为最贵地。..白虎缘山,青龙入泉,朱雀鼓翼,真武登天,大吉。」..等。
  这些说法,不但改变了自古以来的四灵兽方位思维,更影响了后世风水理论的方位观念。尤其是《葬经》被后代风水师奉为风水理论的圭臬之下,以致于衍生了许多不必要的迷信之说。
  事实上,《葬经》错误的四灵兽方位观念,亦有人提出质疑;《地理人子须知》有说:「俗乃谓左山欲象龙,右山欲象虎,谬矣!」;《阳宅辟谬》也提出质疑:「苍龙白虎分布东西,吉凶初无定气。今人动以青龙为吉、白虎为凶,未知于经何据。」。不幸地是,四神兽方位被曲解的错误,历代以来的风水师,却也一直未曾严肃地讨论与矫正之,以至于蔚为成风,至今已经是难以改变的事实矣。
  最令人感到遗憾地是,当代甚多风水庸师不仅沿用依此错误的观念,更恬不知耻地强化了四灵兽方位的生命性;并以此四灵兽的「兽性」特质,妄谈一些令人无法接受的迷信观点。例如,「龙怕臭」,所以厕所不能设在龙边;「虎怕吵」,所以虎边不能放太吵的东西,如音响之类,以免「逼虎伤人」。还有,「龙要水」,所以水池或是鱼缸要放在左边,以求青龙得水之意;「虎要藏」,就是虎边不能过高,以免「猛虎扑人」而伤了宅主...等。
  这种谬论,不仅令风水界蒙羞;在冷眼旁观看待风水的民众眼中,除了令人可笑外,简直就是荒诞不堪。
  可悲的是,不仅是台湾地区的民众而已,世界各地区的华人世界中,相信此一说法者,也是大有人在。这些不明就里的民众,被风水庸师依此说法玩弄于股掌中犹不知,迷信至此,夫复何言?
  六愚不禁感叹,管辂与《葬经》的作者,若是地下有知,真不知该作如何感想。(六愚参考著作《风水论》2009-10-10;武昌起义98周年~台北)

http://tw.myblog.yahoo.com/hwangquan-stupid6/article?mid=2599&prev=1326&next=2595

2009年7月13日 星期一

賴公葬法七十二式(三)~臺灣六愚



49、鑽葬法

  小巧陽窩,當以鑽法葬之。深開金井,築土堅固,小起墳堆,何以故?龍虎低也。 語云:藏車馬不畏寒,藏隱二字最有味。如實平其陽窩,氣便游散。鑽者,鑽入於下也,亦彌堅之意,必土質佳者,若是一塊鬆砂,鑽之必絕。

50、翼葬法

  亦如羽翼之翼,水木行龍,到頭結穴,借外山作龍虎,以關堂氣,本為佳地,只是兩肩無蓋,穴於風吹,生氣便散,雖龍真局備,亦不發福。揚各土增起兩蟬翼砂,便得此等穴。雖葬後亦可知工,但久遠之墳,修之無益,以骨被風吹,久則日爛故也。

51、壅葬法

  龍格貴,局勢秀,砂水交。只是入穴處是一片石,圓者如頓鼓,長者如冬瓜竹筒,無近身龍虎,又不容於裁窩。用客(土)壅成小龍虎以護穴。形喝「飛龍嘯天」。蓋龍嘯則氣噴狀,其不深藏也,雲從龍狀,其壅成龍虎以衛穴也,又仰高穴,故曰嘯天。

52、圍葬法

  有等大地在平洋處,羅城甚是固密,只嫌其無近身龍虎,而大寬,又無近身界合,則周圍打牆,以圍其氣,凡圍三匝,出入門路俱三奇定法。

53、凹葬法

  結穴處,或左或右有凹缺,則賊風射入,須於凹法葬之。於當凹處,砌一空壙,與正穴相連,淺深同之,更或入他骨於中,又於圈外堆一小山,以蔽其凹,則房分均而福力大。

54、伏葬法

  龍虎貴相讓,鬥便不佳,然可以人力伏之。其法有二,一則削平之,便無鬥射之形,一則聯為一內堂蓄水,從左右九曲放之,稍擎拳者,更於壩上造屋聯之。若南離之向,而高擎拳,亦無可如何也。

55、曲葬法

  龍虎要曲,曲則有明堂,有交媾,財祿方裕。倘兩臂直出,極大之地,亦飲食難娘,離鄉得福。山壟無可施工,平岡平洋掘之使曲可也。

56、閤葬法

  下砂不足,而用人工補出,謂之閤之義,即陰吸之情也,非下手寬而僅築堤閉塞之也。

57、闢葬法

  上砂有餘,而用人工掘去,謂之闢,闢之義即陽噓之情也,非嫌其砂之順水而去也。

58、注葬法

  龍勢闊大平,元辰交遠,立穴於盡氣則氣薄。立穴於氣旺之處,則龍氣不住,故以注法葬之。其法於氣旺立穴,而於穴前開一小明堂,用時築砌,或方或員,大倍於穴,較井深一二尺,將穴兩旁裁出微微蝦鬚水以會之,擇吉方放出,或只引一邊近身而界水灣環穴前流下平而去,復以薄石板蓋其深堂,使外視與金井底磚平,而石下虛空,注水流通,無非脈遇水止之意。

59、隱葬法

  龍脈到頭,氣旺已止,而餘氣尚去。注水之處堂局極佳,立穴於氣旺之處無其堂則可惜,立穴於受堂之處,脫其旺氣更不是,故以隱法葬之。其法於氣旺處立穴放棺,不起墳塋。於受堂處作一假墳,放水立碑。亦生氣貫棺不貫冢,山水朝冢不朝屍之意。

60、兜葬法

  穴有傾瀉,則勢便不止,不止則氣便不聚,主傷小口,而艱於衣食。法當於數丈前堆一小案,或眠弓或蛾眉或玉尺隨其五行及形勢作之,可救其失。

61、裁葬法

  元武嘴長高裁,宜剪去其火嘴,所謂剪火挨金也。曰裁者,不獨以掘去為義,有增之成之裁成輔相之意。

62、明葬法

  明堂固貴團聚,尤貴舒暢,若團聚而不舒暢,則頑蠢瞽目,衣食艱難。法當於穴前水聚處開一深池,則光明軒豁,使富貴文秀,無不如意。

63、制葬法

  貴龍結穴,鋪出裀褥,成乎地火星,或二三或四五,此是貴秀所鍾,裁之固非,然終為尖利之殺,聽之亦初年欠利,法當以穴前開一方堂,引隨龍水會之,注水五六寸,(以)又擇吉方出水,蓋內堂明淨則外之尖利為權柄。制者制伏尖殺也。

64、蓄葬法

  元辰直出固無害真龍之結,若明堂寬曠而內堂又直出,終為美玉之瑕。故築壩蓄水,以聚其氣,發越極快。

65、清葬法

  有等大地,入穴是一片牛皮,細審之,則兩旁有微分龍虎,中有微起脈氣,只因口中腮中福而大多故難入目也。清其界水、明堂,則穴內生氣自旺。形如「蝶撲梨花」,有生死動靜之義。

66、瀦葬法

  一泓箭射,定是孤寒。倘龍真穴的,宜鑿一大池瀦之,蓋水得瀦則直射之水煞脫矣。大江洋潮不謂之沖正,以形闊則煞散矣。

67、阻葬法

  龍已結穴,而餘氣復去,似乎腳重身輕。法於去山不止處,深鑿溝井,使山去之形有止蓄之意,則氣亦止。蓋形止則氣亦止,形行則氣行,豈真有路以穿去乎。有以大塊砂石枯炭填實滿井者俗見也。

68、留葬法

  龍有穴真,而去山不相回顧,則破其反面,堆其鉤腳,使去山有衛我之情,而妻孥無執拗之病。留與阻多用於鬼劫之龍,而去勢重者用留,輕者用阻,留則高堆岡埂,阻則深鑿溝井。

69、揜葬法

  揜不善而著善也,亦遮寒也。有凶煞惡水,或種樹造屋亭臺揜之。

70、招葬法

  招者導之使來也。有吉水而不入口,則鑿去攔阻而使之到堂。有秀砂而不顯出,則削去障蔽而使之昭明。常有近案醜而遠朝,削平其近案,固是改近處之頭面,亦以招遠方之秀氣。

71、席葬法

  經曰:山岳鐘靈,產豪毓秀。山川聚氣,發富發貴,乃知富貴豪傑之家,俱由山川秀氣所凝聚而得之也。有等大地山圍水會,而穴處擴大瀰漫,則靈氣亦遊散,而無的聚之處,如用虛、圍、懸、壅等法葬之,俱不發越,以無真明堂故也,當以席法作之。於大穴前開一小明堂,而旁開微茫蝦鬚水會之。其外原基,即作近身龍虎本案,富貴便得。席即筵席之席,所以會聚佳賓好友之處也。法與注相似,但注以正氣,席以邀局。理與招相似,而招則去濁迎清,席則作主正客。此多在山岡騎龍成十面星辰,而近身無龍虎,內堂只是龍真局備,彼以知為真結也,造化元機出於作者之乎,非聖人而能若是乎。

72、開葬法

  萬仞山巔,窮源僻塢,高邱大塚,突裀稀少,則靈氣為草木蒙澤所藪,雖有佳地,葬之不發。開者,開其境界,而使之通明也。法當於深秋久旱之時,縱火烈焚,後以人力開之,使陽光照臨,陰暗潛消,富貴自得。

73、鑿葬法

  水為山之神,每見其方,泉源多出則繁茂,舊泉乾渴則消索,故水靈山亦靈,水滯山亦滯,卜地首嚐泉,信不誣也。而打動龍神,以水泉為首務,金陵疏秦淮而王霸兆基,吳山開六井而人文濟盛,閩越人才文明亦如是。故知龍真穴的,而近地無泉者,當於少祖「足共」峽受胎之處,左右各開一池,如龍神靈動,葬之發福。不然橫禍立生,是以免災禍當疏泉流。


  除了上述各家的葬法外,其他尚有《地理徹原經》的「天機巧葬四十八法」;以及一些廣被風水師接受較著名的著作的葬式;諸如,宋朝王洙《地理新書》、胡矮僊的《至寶經》、謝和卿《神寶經》、玉元子《天寶經》、劉見道《乘生祕寶經》、孫伯剛《璚林國寶經》..等。


  然而,無論風水各家所持的葬式理論如何,也不論該葬式究竟是否真能庇蔭子孫;隨著大時代的變遷,以及當代政府的法令與政策,或是當今社會對於喪葬觀念的改變下,各種風水葬式都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而日漸式微矣。

賴公葬法七十二式(二)~臺灣六愚



19、鋤葬法

  有大龍來,四山拱衛,入首跌斷特起成柳篙星辰,勢上聚而不開口,然後龍趺特起,地氣成由下而升上,天氣下降而凝於土皮,深不過五六尺,淺葬地氣不得接,深葬天氣不得納,若闢其頂而葬之,則造化以來,所凝之靈氣盡闢而去之,甚為可惜,且四山雖拱衛,而稍遠闢,則天氣收而豈能頓聚,初年必陷,陰結之殺,故當鋤法葬之。其法於山頂受穴處,大開其井,而結壙直棺於平鋪,樹木之上壅土成墳,山頂如舊,其井深數丈,至嫩石為止,將難朽之木,橫直層鋪,填平大井。葬後日久,木漸朽爛則塚與圈漸陷四圍漸鋤去之。初年納天氣,而地氣未嘗不升,且得地氣,而天氣亦凝結而不散。葬後滿床兒女簪纓奕世,萬不失一,形似照天蠟燭。

20、隧葬法

  龍氣深厚闊大,淺則犯陽流之煞,深葬而井小犯陰結之殺,皆主凶,當以隧法葬之,其法大關金井,深數十丈許,造石屋於下,中具兩石凳, 蓋石平而棺擱於上,理與通相似,而通則淺而小,隧則深而火,法與懸略同 ,而懸則幽於地上,隧則入於地中,江北平岡土厚水深,氣沉脈大,多用 隧法,江南萬中之一。

21、倒葬法

  倒騎龍湧泉受氣則穴居,當春形體固是平夷,而質性尚屬堅硬,無法以葬之,一發便瘟火而絕,法當腳後與兩旁棺底,俱砌一空壙於貼脈處掛鉤之結,不當以倒騎論。

22、洩葬法

  龍脈飽旺雄實,葬後多生瘟火,形戮須以洩法葬之,其法葬後擇一吉日指出棺木以洩其氣,甚者再抽一次至第三次,然後葬真骨,始無凶禍而永福。便法將牛骨入壙中,初次牛骨黑如赤漆,初次為灰白色,二次漸有紅潤色,方可辨真骨。

23、沿葬法

  倒地木星,形體固巳嫩小,而生氣仍如轉,反則穴在夾堅夾軟之處,闊氣多許正葬,止一棺沖和,兩棺便多偏枯,故以沿法葬之。沿者仍循其氣而依之也,其法將棺斜放,更參差以接生氣,外則合塚立碑,以受堂局,出人清秀、聰明,少年發達,苟失其法,難免瘋疲痼疾,孤寡僧道之患。

24、頂葬法

  倒地木星鍬皮穴也,木體橫身是硬,便渾身是死,若是真龍,背面分明,其開面一邊,有木皮拖出,形如魚腹樣,正百死中之一生也。若單葬一棺,上下猶自有餘,正葬兩棺,左右便見不足,故以頂法葬之。其法就生氣鑿一長井,兩棺一直而葬,頂者下棺之頭頂,上棺之腳也,須陽在下而陰上,陽作塚,而陰藏形,蓋天氣重於地氣而男勝於女骨,故更有橫受於皮,或棺腳相頂,俱看生氣。

25、坡葬法

  有等平岡體闊大瀰漫如鋪氈,展席之式大則數百畝,次則百餘畝,小亦數十畝,四周俱是界水蟠繞,此是平坡穴也,當認掌心窩中,但形體散漫其的處非日力所能測,法以夏秋之候用壟糠偏灑兩週,看糠聚處以得局,特異者為真穴。稍去浮土五六十、磚砌封墳過二三年後,地氣升足,然後擇日進棺,形如錦被藏珠,蓋珠圓而走,遇凹則住,亦輕浮若坡也故名。

26、佩葬法

  入穴處必邊厚簿,然後有生死動靜之分,而棄死接生之法始得行焉當脊受煞此定論也,乃有真龍局備而入穴卻是中脊分略無偏勝之勢,而體又窄小,非旁穴結兩穴之格,故以佩法葬之。其法在中脊作準立圈,而置棺於圈之兩翮,將中脊空中而結空壙於土皮之上,合塚成墳以納堂局主產社稷名臣,神靈血食苟失其法清鋒不免矣,佩卸佩玉佩帶之佩,垂於四旁亦淺露而不深藏之意。

27、比葬法

  有等窩穴,堂氣正中,而生氣止得一邊正葬則犯冷而偏葬又堂局不合,棺內又無生氣故以比法葬之。比,堂也,法將滿窩作圈,而置棺於有生氣處,其死氣處砌一空壙較賣壙更深尺許,外則合塚,以接堂氣,發福極快,但當貴人俱土偏生。

28、析葬法

  書曰厥民析,久者形分散,而實相合之謂也,穴雖不甚大,又非藏車隱馬者比,則氣在兩旁,而中槽冷死,葬之必死絕,故以析法葬之,將棺葬於兩旁,而中槽掘一大溝,闊三尺許,深五尺許,直通出與橫池而以粗砂和灰填實,復用石板蓋而結空壙於上,使陰殺從溝中滲出則生旺矣。中空者借天陽之光消陰殺也。

29、橫葬法

  橫者腰受氣之穴也,立體極高勢峻,直葬則首剛而足冷,故橫放其棺,橫龍貼脊亦然。眠體漸旺,氣闊橫騎當脊者亦然。

30、立葬法

  此葬石壁之法,大貴之龍遙奔江湖之中而開石壁,壁立難容立足者,然中有縫,吞啣借倚各葬俱不得,以立法葬之,立者棺直立也,形如橫壁飛蛾,閩越徒山高崖,用瓶盛骨而葬,亦即此義。

31、併葬法

  拋地直珠固眾大葬持小,眾小葬持大,或三台葬口或兩突葬頸然有等怪穴,大小不可口頸無足憑,當用併法葬之,其法將中登交處,立標上山認定靈氣以立穴,將穴前亂堆挖去,更開出一小明堂,與前之中堂相應,穴後將客土堆一大頂,兩腳抱穴如矢輪影樣,則參形雜勢之殺出,而金水之清不淆矣。但遇此等怪欠,須細心揣摸,萬物無穴情方用此法,不然佳地,損於彫琢之手,豈非造化之罪人。

32、寄葬法

  寄者以托也,即寄物寄居之寄,不是營造之謂。大幹融結件件貴徵,而穴場卻是一石洞,寒天入洞煖如火燠,法當置棺洞內,而以吉土封洞門,內不作壙,外不作塚,如寄跡然,故曰寄。

33、奇葬法

  來龍入格,元武正直,左右龍虎,明堂、界水、分合, 件件合法,乃落穴之處,是一水潭,名為天池穴,法當葬於潭中,不用磚砌,不用土培,得氣,則水自乾。後水潭漲起,而屍變化而去。此等大地,故所稀有,亦所稀藏,而發富貴極速。

34、破葬法

  頭面星辰微有肩翅,而不大開口,或是巒石皮則難下手,然之四勢穴確在中,故以破法葬之,其法於受穴處,用人丁打開,裁成大窩,而葬其弦,收山者,必有佳土方真,收局者,不計其土色,蓋此星辰含蓄靈秀於中,為重濁之質所蔽,如王藏石中,必破石而玉始見,此非至貴之龍不能融聚,倘蠻鑿無用之處,則受禍最慘。

35、速葬法

  頑星穴拋在角,大葬之法不可用,何也,穴在中氣盛,在旁則氣微,大葬則生氣淺矣故用速法葬之,速即邀速之速,賓原有會主之意,而主更速之使會也,其法小開金井,灰築成墳,不用磚砌,初年不宜放水,及至得氣之後始可放水,亦須淺溝小圈為是,法與攢相似,而攢用於穴之陽,速用於穴之陰,攢以避風,速以納氣,故法同而各異也。初年不放水,以體不可傷也,增土作圈,便非速法。

36、載葬法

  載者負者也,寓也,如舟之載物,舟與物本非一物,而賞相終始,有葩豔文質,靈光散靈散露於外,不可鋤掘寸土,如倒地木星微起即泡,而穴於節泡之下者,如天財微窩,而窩心藏穴者,俱不動寸土,不用磚砌,封土成墳得法則發,福大而且久。

37、肥葬法

  元武龍虎,內堂俱闊大寬厚,而穴基窄小,落頭細瘦,無法以葬之,則不發而絕,當以肥法作之,肥者厚重其落頭,廣增其穴基也。

38、培葬法

  平洋田壟俱培葬,亦陽來陰受,使之隆然而起,愈高愈妙,然田壟掘寸土則寸水,掘尺土則尺水,勢不得不培,乃有山壟之穴,來龍入格,砂水會合,元武龍虎俱特異可愛,只入穴之處,渾是大石,審中氣起在何處,將竹竿立定,看水長水落有多少高低,便於氣起之處,立壓與落水相平,壓上蓋石板,板上培土,較長水更高數尺,砌壙安棺,壘土成墳,其水仍在壓下流去,其氣在,壓土透入,葬後發富貴綿遠,俗呼明珠出海,又曰平與合同一理而異法也,蓋水有必歸於北,而別無他洩者,則合用法有勢歸於此,而尚有他道得洩者,則用于法,何也,咀於此則水於彼也,故當用合者無礙於用乎,而不必用平,當用平者,用合為易而斷不可用合。

39、實葬法

  有等寬大空窩,絕無弦稜湧凸,此是純陽無陰,葬之則為蟻窟。若果龍真局備,當以實法葬之。其法略去浮土一二尺,將佳土堆成一泡上具化生腦,下具唇氈則界合分明矣。然不可隨堆隨葬,以初堆土未堅,仍有水無氣也。實者本虛窩,而使之實非,理與借相似,借用於陰之峻,實用於陽之夷,借以補陽,實以補陰,故施功之有異者也。

40、架葬法

  上聚之穴,高山深窩,卻是石窟,當以架法葬之。法於石窟之旁立石柱築諸四勢,非破露之格,亦用培法葬之,更有穴基本是佳土,築貴平基,只堆龍虎太高或太緊,培葬使出囚壓之殺,其法取佳土築寔平基,後則三五尺,薄則五六寸,而置棺於上,壘土成墳,發福極大極小。

41、借葬法

  龍虎砂小俱貴,而元武峻瀉無受穴處,立穴於山上則陟,立穴於山下則濕,故以借法葬之。法於受穴處築成闊大平基,而葬於平基之上,借者借穴星以收堂局也,三局具有,為收襟之局發稍遲以順局也,三停有借,而泥將之穴力更大於低處也。

42、攢葬法

  局甚佳,而聚處是一深窩,不可埋葬,以囚殺故也,須以攢法作之,於深窩處培一深高之基,造一石屋,門可啟閉,而棺閣於中,名為鄉堂。攢後至人財大旺,百餘年,加土封成墳,頓生災禍而絕。

43、合葬法

  有穴場,住水中,四時有氣起透天,是每月水中之氣,沖透合月宮,然水面一望無際,況有水深難葬,故以合法葬之。其法將土築起半月形,選擇每月初三後至十四前十二日內擇吉日葬之,將天上半月,合照水中,培起半月,共成一局,發富貴而悠久。

44、平葬法

  有山水會合,而穴場住水中,四時氣透。將土培起,則氣便旁浮四散,故以平法。葬之,看水作牆,而以大石板蓋於石牆之上,前開一隙,令水仍流出,置棺石板之上,壘土成墳,立催富貴。

45、漏葬法

  地有兩脈相合,而穴居中者,形喝「玉箸箝饅頭」,故以形狀名,亦以力之所到在此處也,然竟造墳於中,後面水無出處,當以漏法葬之。於受穴處,造一溝在下。上以石板蓋之,然後填基砌壙而成墳,使從溝中隱於潢池,則二龍之氣自凝,如規模宏大者,用石板砌成橋,高大可容人出入,非欲其水之去速而然也,亦以消其陰濕之煞耳,二龍五龍皆依此法。

46、露葬法

  有等大地穴場是塊巒石,縱工深鑿,並無寸土,當以受穴處將頑石盡鑿去,以抖其煞。天雨,則水從石縫中流出,所謂殺也。待太陽照臨數年,陰殺消,而水自止,然後將吉土培之。再數年土堅實,擇日葬之。此等地多是收水之結,而收山之結,閒或有之。今人動日鑿石逢土而葬,不知地真,何必問土,若無地之處而鑿石得土,亦可葬耶。

47、屏葬法

  屏者,逐之使去也,傳曰屏諸四夷,不與同中國。凡見大地龍局,甚是可愛,而穴場甚多砂石,則以屏法葬之。其法將砂石盡行撒去,而以吉土培足,少待數年,然後葬棺,使殺氣不侵,生氣自旺。

48、衣葬法

  有龍穴甚佳,龍虎元武近案,或渾身是黑石,縱極貴之地,凶徒之產在所不免,若穴稟天地之正氣,而有此,則有刑戮之禍矣。欲去其殺,須掩其形,故以衣法葬之。其法將草蓋於石上,以極細黃泥薄舖,累經雨過,以松子偏撒之。數年後,鬱然青翠。木蓮、蒲子亦可。 青紫石不必衣。

(待續)

賴公葬法七十二式(一)~臺灣六愚




賴公葬法七十二式

  賴公就是賴文俊,世稱賴布衣;;因此,「賴公葬法七十二式」也稱為「賴布衣七十二葬法」。
  賴布衣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不過其生平也是無法考據了。
  據說賴氏原名為賴風岡,或是賴文俊。不過《古今圖書集成》引《地理正宗》也僅有幾句:「賴文俊,寧都人,曾文遄婿,世稱布衣。」;而《四庫全書.催官篇綱目提要》則說:「宋賴文俊撰,文俊,字太素,處州人,嘗官於建陽,好相地之術,棄職浪遊,自號布衣子,世稱賴布衣。」;另外,江西省的《德興縣志》卻是:「賴文俊,號太素,旴江人,禮部貢士,官建陽郡博,性至孝,父提刑公卒,文俊棄印綬終喪,屏妻子,萍梗江湖間,遇香至人授以術,遂放浪,隨寓旅宿。至德興,以堪輿術,授傅伯通等,凡有扦作,不較值,後皆驗。」。
  至於《夷堅志》上的記載:「臨川羅彥章,酷信風水,有閩中賴先知山人長於水城之學,漂泊無家,一意嗜酒,羅敬愛而延館之。」,其中的「賴先知」,是否就是賴太素,也是無法考據矣。
  嚴格說來,「賴公葬法七十二式」可以說是集合上述各種葬法之大成,然後再添上個人的論點而已。
  事實上,所謂「賴公葬法七十二式」究竟是否為賴文俊所撰,目前已無法考據;清朝以前古本的「七十二葬法」皆無提到賴氏,可為疑點。然無論如何,「賴公葬法七十二式」六愚還是依照原文登錄如下:(註:《玄龍經.論七十二葬法》中,缺斜葬法,故本文實際有七十三式):
1、大葬法
  生氣闊大,則靈氣之乘亦大,良由星晨高大龍虎寬舒而融結此闊大生氣,拘小葬之,則星辰龍虎內堂之靈氣所凝結者大,而穴小不足以收,則滿而溢於穴外矣,向能返氣納骨耶,大者大其羅圈塚堆也,雖無定式,而大略權衡於十尋五尋間。
2、小葬法
  生氣小,葬法亦宜小,而塚墓不出二尋一丈之間‧蓋小穴其星辰龍虎內堂大都俱小,亦居於大局之中者,必大局中已有微茫小局在,故融結此穴,但有影無形,而心粗氣淬者,不能察耳,葬得其法發揚極快,茍失其法,則滿棺蟻水,而冷退絕丁。
3、淺葬法
  仰掌之脈氣輕清,而靈光寒於皮土,鋤一二尺土色佳,三四尺以下便砂石矣,若置棺於砂石之中,則泥水浸,而骨黑爛。
4、深葬法
  厚重之質,其氣深釀,平岡上皆鬆散土,山隴上皆砂石,土失之於淺,則白骨爛而不及,放深則未納盡其氣,僅小發而已,江北平岡有深至數十丈,江南山隴未有深至十丈者,而江南平岡與江北又大異也。
5、厚葬法
  厚葬者塚墩土厚也,但局寬廣,則氣寬,須土厚以納之,薄則靈氣游而不宿,不宿則棺內烏有得氣。江北平岡龍虎動經數十里,故深葬而不去其土,良有以也。
6、薄葬法
  垣局緊小,靈氣亦薄,須薄土以發越極快,不耐久耳。土培墳,則氣僅凝於塚土,而不入棺。中氣不入棺,何異鼠穴存金。
7、吞葬法
  入首開窩,大深乎太陽在內,外太陰,陰陽相接有微突,少陰之胎,太陽凝少陽之氣,從陽入聚,氣猶如人之吞物,穴體微小,不宜打破,如損壞立見天之四勢平夷,右加塚,因於其上則氣來乘風散,而陽噓陰吸之情泯矣,故用吞法葬之,其法於微凸下穿一小孔洞將棺相值,則內之山靈氣,由外之堂氣而凝如法則法福大,而綿遠,如明堂傾散不用。
8、吐葬法
  太陰之脈,峻且強少舒,太陽便成穴,要知胎自太陰成,雖經變化,氣還急,葬法用吐氣始和淺井放棺毋淺入,人吐元氣,還到辰聚,氣俱喉裡出,後岡劍脊,化出陽氣,少許雖已成穴,而氣尚未和,湊之則骨黑爛,而速禍,離之則氣脫,而冷退絕丁,氣不離棺,棺要得氣,棺氣相值,富貴始得故以吐法葬之,其法有橫吐,直吐,斜吐之不同,真以太陽旺處分葬而截其上截之近太陰者,至一空壙而下截,稍鋤尺許,結壙置棺與上空壙相連,則殺氣和,而生氣接矣,大抵太陰之脈必大舒陽氣,殺氣方盡,如其不爾,則置棺於皮土之上,今見陽氣尚少,而四勢又無容,用載故用也,必形體闊大穴場寬廣,土質深膩者,始可以吐法葬之,不然一塊豬羊右吐之禍生旦夕。
9、斜葬法
  穴場窄了,直葬則上下難容,生氣稍斜,故放棺亦斜,若直兩壙,或橫放其棺,不用斜法,非首受殺,則足就冷矣。橫必稍闊為喜。
10、啣葬法
  花將放時曰啣蕊,靈氣雖發,尚未散噓,吸之情自昭然,神明若隱又若現,不解,但有人啣物重則入口,輕則脫,入首星辰大開陽面,卻橫身俱靜而死,只有微微一點昭然,此真天精天粹之極妙也,非至貴之地,極秀者不能有此,若逗號一點之中,則靈氣放,而滿棺泥水雖云一點之外,則靈氣脫,而冷退絕丁,卻以啣法葬之,卻與含不同,含者含在口內,啣者啣在口,致半在外,其法將棺半入脈內,半安脈外,不可用磚砌壙,即灰葬亦不可過厚,蓋此一點真靈之氣,寸土即寸金也,倘用大磚結砌與打破何異,附烏樟樹葉搗汁,和灰周棺三寸許萬年不朽。
11、息葬法
  星辰雄大,元武粗重,殺氣直奔入於穴中,合口雖有一分之餘,生氣的,居極旺之中,若不阻卻其來,烏能沖和其止,息者憩也,止也休也,經曰地氣行乎中其行也,因地之勢其聚也,因勢之止,又曰,宛而中蓄然則葬也者,葬夫止也,今見主欠端嚴,龍處把衛,明堂朝對,俱休一定垂頭粗重峻急,而無止處,故以息法葬之,蓋粗重峻急之氣,稍憩,則殺氣休,而生氣止矣,其法於穴後大開平基,將粗之體,伐成天輪形樣,以作近身蓋氣,復鑿一深大之并於蓋氣之下,而立穴氣,空壙之前培削,相其形勢,大抵息法與借法相同落坪之借不須息高山之息須用借,而亦有不借者,而深葬必無。
12、閃葬法
  純陰木化渾身死出身俱是貴格龍,端巧明堂不在中,巧拖閃法有神功,橫施之勢可追蹤,直就之情細研窮,閃者,躲避而復窺竊之意,垂頭孤曜渾身之殺犯其當頭主屠戮之禍若龍其局備,則近身左右必有明堂十分端巧,當就有堂一邊立穴,然猶殺未盡更以閃法葬之,其法挨實處作一空壙,不鋤寸土或更培土,而與無脈處結井,放棺兩壙並立,稍開一尺而合塚為一,更於穴右殺出其水星天輪形,則逼身之煞百出,而龍局之貴氣納矣,此等穴格的主威勢,倘穴則閃,而不以閃法葬之雖貴而難光於形,大抵閃之脈與吐之脈相似,吐真受而閃旁竊,故異各也,閃之機與吐之機不同,吐以迎其吉閃以避其凶,故異法也,三者俱劍脊龍,主損地師,富預定穴基定分全而去,不可見破土,與土升棺尤忌。
13、浮葬法
  天氣下降,要得地氣上升接天,得地交不與地交,偏陽亢孤,向以不交,體厚之故,少陽之脈,氣本淺凝,乃天氣下降而成者也然必借地氣之上升,而後陽得陰吸而交通,今茲少陽之體而得厚重之形,則天氣降,而地氣之升尚未和,不和則天氣不與地交,犯陽孤絕,往往有龍真局備,而結少陽厚重之穴,本當奕世富貴,而僅小發則絕者,蓋因此也,欲得陰吸之情,必引其上升之氣故以浮法葬之,其法,深鑿全井,結空壙於底,而置棺於空壙之上,則地升氣而與天降之氣者接矣,出人秀穎,早登科甲、勳垂竹帛。
14、沉葬法
  地氣上升,要得天氣下降,升與降,接地得天交,不與地交,偏陰毗孤,何以不交,勢勝之故,少陰之脈,氣本深藏,乃地氣上升而成者也然必借天之下降,而後陰得陽噓而交通,故少陰之脈,多用闔開局面,作深大塚堂倘審諸四勢而又高厚完固,則又不可闢,闢則陷而囚矣,若置棺於土皮之中,則氣從下過小發而止,竟深葬,則下之生氣,不受天陽鬱結木得舒,生氣便為殺氣,至生人顛沛而絕。語云善葬者寧失之淺,毋失之深,正謂此種穴法也,欲盡地之力量,當以沉法葬之,其法深鑿金井,結壙置棺,再加空壙於上,實以納其地氣之升,虛以接其天氣之降,則生氣沖和而富貴得矣,往往見接天之地,詢之俱係絕塚者葬之不得其法也。
15、虛葬法
  峻極星辰落大坪,靈神瀰漫無棲止,龍真局備造化全,細看明堂交含水,週虛真井以住婦,夫便留兮交媾成,此等星辰鋪出大坪,而界水分明,元辰交合,此是太陰竟變太陽,乃擎天勳業之地,其穴固在水交之上,而葬之卻成蟻水穴者何哉,良以無婦則然耳,蓋太陽之結地,氣絕無全是天氣之聚,故名氣穴影穴,一陰一陽之謂道,天下豈有無婦而夫福者乎,故必鑿一大井,淺深相其形勢,而結一大壙高丈訐,廣數丈,再結小壙,於中以置棺,而上下前後左右俱虛,使地之上升者,得有所納,則天氣自凝,而交媾成矣。
16、懸葬法
  龍秀砂拔砂軟媚外山外特來會入穴,那堪是純陰,打去石尖懸葬法,女淑自然遇良人,陰煞潛消陽自降,懸法之葬理元微,明堂須要十分奇陰來陽受此定論也,乃有來龍出身甚貴,入首星辰聳技清秀,龍處曲抱有情,且外局更水交山會,其為真氣之聚,無疑陰吸觀其穴所,上則嵯峨陡峻,下則巔尾鎗頭吐葬立傷人口大凶,閃葬則明堂不納,靈氣不聚,冷退絕丁,當以懸法葬之,其法將鼠尾鎗頭石塊盡行打去,以吉土培作平基,厚簿相乎形勢,而造壙石屋於平基之上棺用銅鍊懸掛於中,六合俱懸空而不著實,外封土而成墳,則陰殺僅侵石屋下腳而不結於棺,天賜之氣得納,而富貴得矣,蓋純陰之穴,純是砂石,每逢天雨則水,從砂裏石縫中溜出,所謂殺矣,懸則水侵棺,而殺出矣,故有龍真穴的,而穴場是細砂者,亦用懸法以避水也,懸與虛相似,而所施不同,虛於入穴之純陽,而懸施於入穴之純陰。故用虛者,無礙於用懸,而懸者斷不可用虛,懸以避水,虛以注氣,苟不細究其立法之義,安能動收其用法之功效。
17、通葬法
  入穴生氣濁大,則獃滯而不靈動,雖能處元武與外之砂水甚秀,甚貴,終出人粗,久而不發富貴,當以通法葬之,大開羅圈,半圈放棺,半圈深鑿一洞,用磚砌如壙樣,以通其氣,棺在左通其右,棺在右通其左,無則左右俱通,更甚者則通其後,通者獃滯之氣使之流行通明也。法與閃相似,而閃以避其煞,以行其氣,理與吐相似,而吐,用於氣之直,通用於氣之斜。
18、從葬法
  從者從也主居正位而門下從之,則曰從者生氣福大,宜大葬以收其氣,若徒其大圈塚而棺不靈,則天靈之氣,乃凝於塚,而不入於棺,終不發福,且多阻滯,故以從之,其法大造羅圈,將正棺葬於的穴之處而左右前後多葬無嗣之棺以從之,蓋從棺得氣,則正棺之氣愈旺矣,此等地昭穆葬,而有數十世富貴者俱以地氣闊大,葬者俱得生氣故也。
(待續)

司馬頭陀八葬法~臺灣六愚



司馬頭陀八葬法


  「司馬頭陀八葬法」又稱之為「司馬頭陀論葬八法」。
  按《古今圖書集成》引《地理正宗》的說法,司馬頭陀似乎是唐朝時期的風水名家。若是依《傳燈錄(註:佛教禪宗史書;全稱《景德傳燈錄》,宋代釋道元所撰):「時司馬頭陀自湖南來。百丈(註:唐朝名僧。)謂之曰:『老僧欲往溈山可乎。』,司馬頭陀參禪外蘊人倫之鑒,兼窮地理。」,以及《江西通志》:「司馬頭陀,即唐高僧懷海禪師,亦即馬祖(註:即道一禪師,百丈懷海之師。)姓司馬,其師懷讓禪師,為陝西安康杜氏之子,曾侍六祖惠能大師十五年,..司馬頭陀習堪輿家言,歷覽洪都﹙今江西南昌縣﹚諸山,鈐地一百七十餘處,迄今猶驗。」等,道一禪師與百丈懷海禪師的事蹟來比較推算的話,司馬頭陀應該是唐朝玄宗時期人士,比楊筠松還早數十年。
  不過,明末黃慎所編撰的《地理人天共寶》確認為司馬頭陀為元朝人;而依據清光緒刻本的《地理鐵案》作者與劉公中《堪輿闢謬傳真》的說法,則是宋朝人士。

  因此,司馬頭陀生平,也與楊筠松一樣而難以考據;相同的是,後代的風水著作,亦多託其名。
  六愚認為司馬頭陀應屬唐朝人士較為可能,惟無有任何風水著作流傳後世,今所見之風水著作,應該都是託其名而已。
  「司馬頭陀八葬法」是先將龍脈的種類分為八種,及緩、急、硬、軟、側、中、虛、實等八種;再依這八種脈象,以八種穴法葬之,即蓋、粘、倚、撞、饒、折、虛、實等八種。
  事實上,「司馬頭陀八葬法」究竟是否司馬頭陀所創,亦有待商榷。


1、蓋法
  緩脈當作蓋穴,其脈來處軟,曲曲折折而來,半就虛,半就實;如塞漏桶狀,騎到頭略露微窩,入首低明堂乎,兩間微起,切不可絕頂貪,前砂見穴水傾瀉。


2、粘法
  脈急當作粘穴;粘穴謂之草尾露珠,乃真氣所聚;硬直長脈宜虛粘,橫來急脈宜實粘;切不可安無脈泥水田坪、頑硬突面之間,及無外裹突殺以誤人。


3、倚法
  硬脈葬倚穴;倚穴謂之南枝春早,如附火趨炎發極快,作處必有小明堂方是;經云:「龍從左來穴在右,只為回來方入手。」,是脈落在右,故於左倚之;「龍從右來穴在左,只為藏形如轉磨。」,是脈落在左,故於右倚之。


4、撞法
  脈軟葬撞穴;結穴處面闊緩乎脊如琴背,法當截來,氣之稍急處而正撞之;又有邊厚邊薄,則當隨其厚處,取生旺而幹開偏撞;大抵葬撞法,直葬不折,故謂之順到逆裁,切不可以龍不盡處為疑,切不可於來脈抽動處作傷脈之穴;又當殺嘴做穴誤人;順即正也,逆即湊入,以其犯正故謂之,逆湊入是急。


5、饒法
  側脈葬饒穴;饒穴謂之勒馬回頭。趨生避死,必認來龍不曾轉身,氣勢緊硬而脈斜側合逆到順裁,方可避煞;然不可避之太過,其脈轉近處,必有自然前後左右照應砂水。
逆即斜也,順即拋出退讓也,拋出是緩。


6、折法
  脈中葬折穴。折穴謂之曲水引泉;和針在手折處,故真氣於此聚,諸法中獨此法變換最多;入首脈沉而不可見,然行於地中、山面而不在兩角,故謂之脈中;皆宜尋其橫至入首方頓伏而面乎無脈者方是。


7、實法
  脈虛葬實穴;實穴謂之鑿石取玉。開殺求生龍入首處,抽出正乳或圓珠等山,三面皆虛,只得鑿開以虛就實,取其中之生氣,切不可大開深葬,及於無龍突面;不開腳獨山,及露腳山枝之硬死窩,田內死墩以誤人;是必認來龍尖圓起主,蓋尖則有乳穴,圓則有窩穴,及兩旁有包抱,中出乳頭,或左右單提,或太陽金垂珠掩臍者皆是。


8、虛法
  脈實葬虛穴;虛穴謂之籠甑炊物。氣從下上,龍入首處,或尖圓方,皆面平無脈,地下亦平無脈;只有四應包抱可考,其脈藏地中不起紋路,結穴處平實,故謂之脈實。只得於平地堆土葬之,又有在平田或水地中平墩者。

吳公葬法二十九式~臺灣六愚



吳公葬法二十九式


  「吳公葬法二十九式」,又稱之為「穴內作用二十九法」。據說是宋朝風水家吳景鸞所撰。
  按《古今圖書集成》引《地理正宗》:「吳景鸞,師王祿道。」,而依據清光緒年間的《江西通志》引《安志》則是:「吳景鸞,字仲祥,德興人;漢長沙王芮裔孫。祖法旺,喜天文地理之學。..」。


1、吞法
  星體微小,不宜打破,則以吞法作之。其法於結穴之處,穿鑿其下成一小洞,以棺送入,封土外復成一假墳,則內凝山靈,外食堂秀,發福綿遠,無有損壞。


2、吐法
  龍脈陡急,湊之則恐白爛生禍,離之則恐脫脈而冷卻,當以吐法作之。湊脈下造一空墎,以洩其煞;然後於空墎之下立穴,則發最速,而無災禍。


3、浮法
  龍脈重厚深,則恐脈從上過,淺則恐脈從下過,當以浮法作之。其法深鑿一穴,結穴壙於底,然後立穴扦空壙之上,則生氣自下而上,生人秀穎;主早年登科,發福永遠。


4、沉法
  龍脈雄旺,穴宜深藏;然恐氣不沖和,早年生禍,則以沉法作之。其法深鑿金井,結壙置棺,然後於壙上,切一空壙,則旺氣流通,富貴可催,無有初年之敗。


5、隱法
  龍脈已止,石穴前餘,氣長去則以隱法作之。其法在龍止之處立穴,不起墳塋;然後於受堂氣之所,砌一虛墳,放水立碑,則發福不替。


6、通法
  星辰濁大,其氣壅滯,當以通法作之。其法中留數尺不動之處,橫穿一洞,以通其氣,兩邊葬之,則發福速,而亦有秀氣。


7、注法
  龍脈闊大,向前食堂氣則脫龍,向後接龍氣則無水,當以注法作之。其穴深立正穴,即於墎前,開一堂局,石砌方圓倍于穴,深一二尺,然後依法放水,再以石蓋塋局,後開蝦鬚,面前開水溝,遠淺近深,流入外面小明堂,於生旺方鑿一小孔,則水注穴內堂局,其水常注,而又流通,發福久遠。


8、培法
  石龍無土,而穴情明白,砂水秀異,則取吉土壘墳,以培法作之。其法以吉土築底,厚則一尺,少則五寸亦可,然後砌壙以起圓墳,則發福不替。


9、借法
  有來龍可取,而到頭無穴,龍止處或泥田,或溪澗,要立穴於上則畏陡,立穴於下則畏濕,當以借法作之。其法挨粘龍脈,砌石築土,借龍氣以收水法,則初年利,而發福久遠。


10、阻法
  龍穴結成,而餘山復去不止,有似腳重身輕,楊公所謂天劫是也,當以阻法作之。其法砌成正壙,不論左去右去,只於去重一邊,挨穴鑿深三四尺,闊一二尺,以大沙石枯灰築實,則龍氣完聚而發福矣。


11、啣法
  有脈不可就、不可離者,當以啣法作之。其法半入脈內,半安脈外脈內,不用砌築,脈外方用砌築,則福力大矣。


12、駕法
  有穴在高山水窩,卻是石窟,四時水出不斷,當以駕法作之。其法打一石版,約大於石窟,而置棺於石窟之上,然後壘土成墳,不可再用石砌,則可催富貴矣。


13、載法
  有倒地木星起泡者,有天財微窩者,此皆不可掘鑿,當以載法作之。其法不動寸土,泡則安於泡上,窩則安於窩中,築土成墳,不用石砌,則發福大而且久。


14、制法
  有平地火星,結于方土之上,當以制法作之。其法後頂龍脈,前對火嘴,立穴中央,不可太深,見吉土而止,不可打見爐底,磚石砌墳,墳前開大橷襟作小明堂,比穴深五寸以上,常注五寸以上之水,則以水制火,有福無禍矣。


15、鑿法
  有來龍真正,證佐明白,然葬後生禍,開穴又有泥水,此龍氣太旺之故也;當以鑿法作之。其法在少祖跌脈之處,在脈之左右,各開一塘,則穴無水,葬亦無凶,而發福久。


16、寄法
  石龍所止,開一小洞而無土,當以寄法作之。其法置於洞內,而已吉土築之,封門砌壙,然洞深者不是,不可認假為真;又有平地石墩,空洞則雖深廣可用,當寄葬以乘氣耳。


17、實法
  有來龍秀拔,到頭卻成虛窩,當以實法作之。其法於虛窩內,略去來龍一二尺許,或數寸亦可,然後以棺接龍脈,壘土成墳,則發富貴;大抵木星多結此穴。


18、虛法
  有來龍峻急,落平陽則散慢無收,其安宜點於水交之處,當以虛法作之。其法深鑿一穴,頭上腳下兩旁,各結一空壙,而棺置其中,則龍脈周流凝結於中,發福無休。


19、閃法
  有來龍直硬,不堪立穴,則穴在左右,水倒右則穴亦右,水倒左則穴亦左,當已閃法作之。拼星體結一虛壙,然後於無脈處立穴,則可出威權之官。


20、鑽法
  有平地暘窩,當以鑽法作之。其法深開金井,築土緊固,小起墳堆,不可實平其窩,則人才茂盛。


21、漏法
  有兩脈合成石墩,俗呼作玉筋夾饅頭,然置墳於石上,則後面水無出處,當以漏法作之。其法於石中開一小隙以放水,然後填砌,置墳於石上;則可以凝二龍之氣,而福澤無窮矣。


22、速法
  頑金穴在一邊,打開之法不可用也;穴在中則氣盛,在旁則氣微,故不可打開,當以速法作之。其法小開金井,不用磚砌,或少用灰,築土成墳;初年不宜放水,即至德福方可放水,以其取效最速,故曰速法。


23、泄法
  有龍飽旺雄實,葬後恐生瘟火,當以泄法作之。其法葬一年後,則吉日抽出棺,以泄其氣;甚者復擇吉日抽出二次,則永無禍厄而福昌大矣。


24、破法
  頑大星體穴在中,當以破法作之。其法看明四證點穴,打開大窩,見吉土即止;何以故?蓋此星辰含蓄靈秀於中,為重濁之質所蔽,如石藏玉,必破石而後見玉,故曰破法。


25、凹法
  有來龍秀異,結穴之處或有左凹右缺,有風吹其穴,當以法度作之。其法不拘左右,俱開壙於金井中與穴相連,深淺與穴一樣,用空棺木放於穴內,當有凹風之處,以避遮其凹風,然後扶棺葬之,則無白以食墳,故房房均旺,人才茂盛。


26、擁法
  龍脈雄勇,到頭粗蠢臃腫,或如冬瓜木筒,飛龍笑天龍,強龍能結此穴,或有石穴;當以棺木,以腰乘氣,宜作水星堆,則發福久遠。


27、懸法
  有來龍聳拔,到頭嵯峨陡瀉,直葬息葬俱傷人不吉,當以法度作之。其法當以棺腳乘受其氣,外面封土開塋,則無凶禍,發達極速。


28、鬥法
  木星倒地者,不論高山平地,無節無動蕩,直木有煞,其法當以腰受氣,左右開塋立碑,前面就其堂氣,俗謂之穿針鬥斧,則發福綿遠。


29、息法
  夫息者少憩也,煞氣太重,穴上峻急,宜用出煞。其法後面虛砌一空壙,壙前即放棺,使急氣少緩,庶無暴氣沖棺之患,則發福最速而悠久。


廖禹十六葬法~台灣六愚




廖禹十六葬法

  廖禹亦名廖瑀。依據清朝《贛州府志》及《江西通志》的記載則是:「廖瑀,字伯禹,寧都人,年十五通五經,人稱『廖五經』;建炎中,以茂異薦,不第後,精父三傳之術,卜居金精山,自稱『金精山人』。」。
  而據《古今圖書集成》引《地理正宗》的記載略有差異:「廖禹,字堯純或云字萬邦,寧都人,隱金精山,世稱金精山人。」。
  然而,《堪輿闢謬傳真》的考據,廖瑀則有二人:「《泄天機》及《扒沙經》,皆稱宋樂平廖瑀著;考《泄天機》所附之地課,則係雩都廖氏所著,兩人俱號金精。前廖重山巒,後廖專重星卦,名同實不同,後人混而為一,遂以重卦誣廖瑀,冤矣!」。
  事實上,廖瑀的生平事蹟,也僅是在民間口耳相傳而已,正史上,亦未見其人。

  「廖禹十六葬法」其實就是託名楊筠松所撰的《葬法倒杖》法,所整理出的葬法,也就是十六葬法基本原則,所謂:「蓋、粘、倚、撞,脈之四穴;斬、截、弔、墬,息之四穴;正、求、架、折,窩之四穴;挨、併、斜、插,突之四穴;四四一十六葬法,大綱也。」。

  至於《葬法倒杖》為何又被稱之為「廖禹十六葬法」,六愚認為是由於廖禹對於《葬法倒杖》的內容,做了一些微小的修正,後世風水師推崇廖瑀在風水領域上的成就而名之;否則就是古代風水師對於名稱之誤傳了。

  《葬法倒杖》首先是將穴分為脈、息、窟、突四種,每穴再各以四種葬法用之;脈穴用蓋、粘、倚、撞葬法;息穴用斬、截、弔、墬葬法;窟穴用正、求、架、折葬法;突穴則用挨、併、斜、插葬法,故而共計有十六種不同的葬法;每種葬式的解釋,六愚用原文摘錄如下:

1、蓋穴葬
  蓋者,蓋也,有如合盆之形。
  蓋之脈自坤而見於乾,蓋之法自乾而施於坤,垢復之妙存焉,天地之精見焉。頂薄則舍之,切勿疏略,慎毋茍且。蓋小蓋大,則傷其元氣;蓋大蓋小,則閉其生氣;蓋上蓋下,則脫其來氣;蓋下蓋上,則失其止氣;蓋左蓋右,或犯其剝氣;蓋右蓋左,或受其冷氣,縱得龍穴之妙,必遭橫來之禍。頂薄舍蓋雲者,舍之不用,非舍上就下、舍高就卑之謂也。此以作穴言,彼以審穴言,意義自別,穴法不殊,略有差池,難致效驗。

2、粘穴葬
  粘者,沾也。如沾恩寵之義。
  粘之脈自來而止於止,粘之法自止而止於盡。施承之道,攸存化生之意,將著下薄莫粘焉。理法少差,天淵懸隔。粘上粘下,則脫其來氣;粘下粘上,則犯其暴氣;粘右粘左,則失其正氣;粘左粘右,或投其死氣,縱得砂水之美,終是或承之羞。下薄莫粘雲者,棄之不用,非棄低取高、棄下取上之謂也。茍粘之真的,雖下臨長江大河,亦為無礙。工巧豈有下薄棄粘之理乎?

3、倚穴葬
  倚者,依也,如依居之義。
  倚之脈自上而沖於下,倚之法自偏而傍於正。傍棲之形既成,變化之道自現。倚左倚右,或受冷;倚右倚左,或犯剛;倚上倚下,謂之脫脈;倚下倚上,謂之沖殺,縱得局面之奇,必見衰淩之患。本與挨法相似,但挨法施於突之平,倚法用於脈之直,天精天粹之機,至密至微之理,非上智其誰能知?

4、撞穴葬
  撞者,抵也,如抵觸之義。
  撞之脈自斜而就於正,撞之法自正而就於斜。斜來之脈既專,專一之情可見。撞上撞下,則氣從上止;撞下撞上,則氣從下出;撞重撞輕,則生氣虛行;撞輕撞重,則生氣太泄,縱得來脈之真,終失正脈之吉。本與插相似,但插施於突之傍,而撞施於脈之斜。一毫千裏之遠,江河幾席之間,不可不察。

5、斬穴葬
  斬者,斷也。
  斬竊其生氣,生氣見於息之橫。高不可侵頂,頂暈薄也;低不可近足,足底寒也。是以斬上恐失下,斬下怕失上,斬左右恐失中心,斬中心恐失左右。細觀息象明白,次觀穴情的當,然後以斬法施之,則上下左右自成體段。然息則體之微也,斬則用之廣也。若不細察,遽爾投棺,則生氣受傷,子母遭挫,縱得包藏之固,終非可久之道。且息象用斬,其息必小,小則難以投其大;斬施於息,其塋必大,大則難以容於小。必極到之理能明,斯中和之義自見。

6、截穴葬
  截者,剖也。
  剖辟其生氣,生氣露於息之直。高若侵巔,謂之剖首;低若站麓,謂之剖足。是以截上恐遺下,截下恐遺上,截左恐失右,截右恐失左。呵氣而成,謂之一息。一息既成,貼於穴體。穴體微茫,切勿輕舉。斬之息,多土意;截之息,多木意。橫土用斬,截盡生意;直垂用截,接盡生意。勢不相侔,作用過迥異。若不細玩,遽而輕投,則體用兩傷,生氣破泄,雖有美潤之玉,恐損雕琢之手。大抵脈息之穴,不可雙葬。正謂寧失之小,莫失之大。此方極當。

7、吊穴葬
  吊者,懸也。
  懸提其生氣,生氣直奔入於息下,上不可過高,恐漏其氣;下不可過低,恐犯其氣。一陰既息,諸陽來復,半在息體之足,半在息體之襯。氣交感而成形,形既完而成穴。左右自無可混,上下最宜斟酌。若不細用心思,則首受殺伐,足踐風寒,左右雖有纏綿,本主自難抵敵。大抵與粘相似,但粘乃吊之垂,吊乃粘而起,因材施用之道。量職官人之義,須當此處辯之。

8、墬穴葬
  墬者,落也,墮落其滴露。
  生氣既完,如果脫蒂。上不可頂脈而扡,下不可離脈而作。頂不離弦,來意專一;足不離褥,生意直遂。息體豐盛,褥弦展轉,穴星軒昂,吐出泡脈。墜左則就於偏枯;墜右則入於偏駁;墜下則來而不來;墜上則止所非止。須審吐落之情,並依墜落之法,若有怠忽,必失本體。親上要退其剛硬之枯,就下要舒其呼吸之氣,高不如吊,低不如粘,是為得之。

9、正穴葬
  正者,整也。
  整肅其身體,收斂其精神。窟象既小,生氣初凝,過於大,未免傷其元氣之真;入於深,豈不傷其細嫩之體?損其元氣,則精神不足;壞其細嫩,則本體不完。古今葬者雖多,未必盡曉此法。是以地吉而人不吉,地美而人不美也。亦有上下之誤,豈無左右之偏,陰陽妙合,歸於中正之天。剛柔相濟,止於中正之地。三分損益,一理推行,自然吻合。

10、求穴葬
  求者,度也。
  量度其大之止,追求其止之真。窟象既大,生氣彌漫,過於大則氣流而不專;過於小則氣遊而不息。流而不專則度之未真;遊而不息則求之未切。雖見窩象,分明下穴,百無一發。是能求之於穴,不能求之於求也。亦有高低之錯,豈無淺深之差。一真吐露,六義均停,一見瞭然,五行自著。上不容下,下不必上,斯義得之。

11、架穴葬
  架者,加也。
  加加於木,故名曰架。窟象既深,下藏陰殺。上而畏風,故氣聚下;下而畏濕,故氣泊上。下上受敵,故氣凝中。失之於上,難免暴敗之禍;失之於下,必受陰消之患。故當度其乘氣之源,定其止聚之基。須先用木以滲其兇暴之情,然後加棺以顓其融溢之氣。水性就下下之陰殺,見木即消;陰殺侵上上之暴氣,遇風即散。生意不窮,嗣續蕃盛。若執夫窩不葬心之說,是未明通變之方者也。又有一法:破土尺余,四角立石,架棺六合,打墻培土。此須玄武、高龍、虎壓乃可爾耳。天地玄機,由人幹運,須憑目巧,總在心靈。

12、折穴葬
  折者,裁也。
  以斤裁也,以斤裁物,故名曰折。窟象既淺,四顧茫然。立於上,須要砂水均應;立於下,須看龍虎相登。若無包藏,則殺乘風旺;若有風殺,則氣隨風散。風旺則殺愈熾,氣散則殺愈侵。故生氣之避殺氣,猶君子之避小人,須審其出彼入此之真機,預究其參前倚後之大勢,折中其上下,分按其左右。深不過五,淺不失一,而折之義詳矣。大抵正與架相似,而正則架之深;折與求相似,而折則求之闊,同而異,異而同,少有差殊。則施於甲者不免施於乙,用於丙者不免用於丁,欲求福祉,恐難致驗。

13、挨穴葬
  挨者,傍也。
  傍切其生氣。突象既彰,陰脈單現,渺茫無際,恍惚無棲。無際則居止難定,無棲則捉摸難依。(註:厥;《四庫全書》一段空白,故添列廖瑀註解如下。)須傍藉生生之氣,借資化化之機,上不投其急而暴氣沖和,下不受其寒而陰氣旋復,此挨之法也。挨與倚相似,而挨則倚之切;倚與挨各別,而倚則挨之寬。可挨處如種之方芽,龍之將蟄,當挨處形如轉皮,氣如仰掌。
(廖瑀註解:挨者,傍也,傍就其生氣,故名曰挨。突象既彰,陰脈微現,求其上來處,又急底於下止處,又緩乘其中,猶恐傷頂跨,其脊切慮難騎,渺茫無際,恍惚無棲。無棲則捉摸莫定,無際則居止無依,故步其微突之脈,折其曲直之宗而挨之。庶上不投其急而暴殺已和,下不受其寒而陰氣旋復不乘,中而斷其來不貼脊而絕其去。傍挨生生之氣,爰直化化之原。挨與倚相似,而挨則倚之切;倚與挨各別,而倚則挨之寬。可挨處如種之方芽,龍之將蟄,當挨處形如轉皮,氣如仰掌,陰脈易見,陽脈難明,細觀分穴之文,吉凶有如立見。)

14、併穴葬
  併者,合也,合並其生氣。
  突象兩彰,陰脈重現,如浮鷗傍母之形,若嘉粟吐華之勢。或兩脈顯其長短,或二突露其巨細,投其左則情意不專,投其右則生意不固,情意不專或值陰駁之禍,生意不固乃值亡陽之殺。故須乘其短而小者穴之,合其大而長者並之,相依不散,理勢通同。斯則元辰完固而不傷,理氣合一而不散,大義自覺,無事瑣瑣。

15、斜穴葬
  斜者,切也,斜切其生氣。
  凡見突脈直,下棺骸切莫授首,挨其弦則脈絡不到,就其頂則氣勢猖強。不到之處謂之退落,猖強之處謂之剛雄。退落則陽中之陽偏,陽不生也;剛雄則陰中之陰偏,陰不成也。故斜而切之,斜則不直受其暴氣,切則不疏遠其真情,兇可去而吉可得,禍患遠而福德旺,陰陽相扶,急緩相濟,而斜穴之名義明矣。

16、插穴葬
  插者,下也,下插其生氣。
  凡見突脈之斜,須詳作穴之義。迎其來則去處牽扯,就其止則來處棲遲。故乘其過續之中,插之以枯朽之骨。可插處脈情活動,如橫拋之勢;當插處穴情昭著,似直撞之形。生氣磅礴,源源不絕,聚氣充盛,浩浩難窮。不絕則情意自專,難窮則功力自大,鬼福及人效驗悠遠,斯插法之理致極矣。

2009年7月11日 星期六

倒杖十二法(三)~台灣六愚










3、《葬經翼》版本:



(1)、順杖:
凡順杖之法,遇龍勢懶緩,脈微屈曲,方可用順杖。正對入脈而下插,中順來勢以放棺,直施鬥接之功,不借饒減之法,葬後發福綿長。
脈善雌穴用順杖,脈善迢迢勢軟平,委蛇退卸似蛇行;氣從腦入棺中正,順杖仙機妙入神。



(2)、逆杖:
凡逆杖之法,龍勢雄長,氣脈急硬;宜饒歸一邊逆倒杖。放棺而側受,挫急勢而歸緩地,葬後發福甚驟。忌用順杖、犯杖。
急硬沖來氣勢雄,放棺切忌直當鋒;氣從耳入微斜受,逆杖饒偏始有功。



(3)、縮杖:
凡縮杖之法,來脈緩而短,其脈衝奔在頂。百會之間,必發小突如雞心狀,以其融結上聚,宜縮入腦頭正倒杖;鑿開天庭放棺;故曰:蓋穴名縮杖,下後人財大旺,發福悠久。
勢短來徐上聚高,氣藏百會產英豪;放棺湊緊當中截,縮入天庭不用饒。
饒者,讓也;即拋出也。減者,截去也;即湊入也。



(4)、綴杖:
凡綴杖之法,以其來脈勁直,以殺氣既脫之前,取生氣已闌之後,脫脈二三尺正倒,仙杖大堆客土,長接高堘以續脈,此謂綴杖。葬後朝貧暮富;脈急黏穴用綴杖。
勁勢衝來不可回,到頭急殺上崔巍,放棺脫殺乘生氣,綴杖能令發似雷。



(5)、穿杖:
凡穿杖之法,以其來勢,上直下無,堂氣稍停緩處,必開腌臍窩,其法取中停,或十字、或剪刀交,倒仗放棺橫枕,倚靠棺首,截直脈而注棺腰,如鬥斧眼、如狀鐘槌者,穿杖也。葬後發福久遠。
上剛下急勢稜嶒,好覓中停撞樂星;十字剪交橫受脈,仙人穿杖有誰能。



(6)、離杖:
凡離杖之法,龍脈雄急,卻以腳下卸落平坡,或如金盤棋局,以樂應齊登,宜就平坡倒杖,脫本脈之急而浮遷,或取微凸之上;或在窩中略去二三尺土,高堆客土為墳後,出寬廣之土,慎勿深掘;郭氏謂:坦夷宜深,涸燥宜淺,言定穴之淺深,非言地勢也。
勢雄氣猛峻無停,脫卸鋪氈展席平;離脈就停中倒杖,如盆中正疊成墳。



(7)、沒杖:
凡沒杖之法,因乳頭肥大圓滿,必大開明堂,闊作塋基,鑿金井於瑩基之中心放棺,以葬與脈一線泯沒,故曰沒杖。葬後人丁官爵悠長;乳大脈突用沒杖。
乳肥面滿脈微茫,法有開金取水方;闊大開瑩中接氣,酌量沒杖始相當。



(8)、對杖:
凡對杖之法,以脈直昂,忽然低下,居高則急,居卑則弱,上無停,下無平,兩旁則不結,只於高低相接之所倒杖放棺,是為對杖。但高脈直張急殺未盡,雖龍真發福,不免成敗有焉。
上直中平下忽低,剛柔順逆兩相宜;只堪對杖棺中正,發福須交吉半之。



(9)、開杖:
凡開杖之法,脈勢雄硬,上之則衝殺難當,下之則氣散不結,別尋生氣趨向河邊,看左右相顧之水,收前後朝應之山,稍離來脈,此謂開杖。經云:直殺衝中,奪葬其旁,然只離二三尺,不可太脫脈也;倚左長先發,倚右小先發,側受倚穴用開杖。
直衝中殺不堪遷,堂氣歸隨在兩邊;倚脈稍離三兩尺,法中開杖最精元。



(10)、截杖:
凡截杖之法,來脈直瀉而下,上既不住,下又凌壓於稍弱處,氣行血通之所,對中闌截取正,放棺如騎馬,名截杖。真停正止,截得氣住,富貴雙全久遠;然水本兩分,初年未免小敗,旋復興隆也。
上雄直瀉下憑陵,稍弱中間必有停;其法龍腰騎龍脊,仙機截杖是真經。



(11)、頓杖:
凡頓杖者,來勢本剛,落脈又險,明師未明,勉強鬥殺直撞,以遭急射之凶,葬後人財衰耗,不吉。
到頭崎峻勢還雄,湊腳當鋒不免凶;時人不曉安困頓,養屍無益應家窮。



(12)、犯杖:
凡犯杖者,其脈死硬,玄武嘴長帶殺,誤扦嘴穴,此為犯杖。
龍雄玄武嘴尖長,嘴上安墳殺氣昂;此是亂埋為犯杖,翻棺倒骨見刑傷。



  其他葬法,尚有黃慎的《地理人天共寶》版本等。


  並且,後代風水家又以上述之「十二杖法」為基礎,再衍生出順杖兼逆、順杖兼縮、順兼綴杖、順兼開杖、順兼穿杖、順兼離杖、順杖兼頓、逆兼順杖、順杖兼沒、順杖兼對、順杖兼截、順杖兼犯、逆杖兼縮、逆杖兼綴、逆杖兼開、逆杖兼穿、逆杖兼離、..等,各種綜合性的杖法。
  事實上,仔細比較過各版本的內容之後,「十二倒杖法」所表達的各種葬法,幾乎是殊途同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倒杖十二法(二)~台灣六愚




2、《四庫全書.子部》版本:

(1)、順杖:
脈緩中落用順杖以正受,謂之撞。
穴如龍勢軟活,脈情逶迤,不藉饒減。湊脈葬吞,陽來陰受,陰來陽提,直奔直送是也。要下砂逆關前案,特朝胎水,交結於前,大小橫過鎖斷,作福必大。然不可以棺頭正頂其氣,恐氣沖腦散。

(2)、逆杖:
脈急中沖用逆杖。
以旁求龍之倚穴,如龍勢雄強,氣脈急硬,饒減轉跌。避煞葬吐,拂耳枕臂,挫急歸緩,斜倚直倚是也。要眾山拱固,眾水交結,明堂平正,四獸咸備,作福甚速。

(3)、縮杖:
脈甚急,就頂蓋扦蓋曰縮。
有如柱劍之聚環頭者,謂之降煞穴、坐煞穴、寒桶漏穴是也。如四山高峻環抱,本山低纏而脈短,打開百會湊緊蓋,送拂頂鬥脈葬之,使之乘氣。要四獸全備,並不孤露,主後跌斷復起,穴前明堂又有一泓真水者方結,否則粗氣未脫,八風交吹。

(4)、離杖:
脈甚急就龍虛粘曰離;有如懸筆之垂珠滴者,謂之脫煞穴、拋穴、接穴、大陽影光穴,懸棺長鬣封是也。如龍雄勢猛,卸落平洋,結成盤珠,鋪氈展席,遙對來脈,壘土浮扦,高大為墳,便知聚氣須用客土堆成,要有微窩靨,或草蛇灰線者方結;否則旺氣未平,必主災禍。

(5)、沒杖:
形俯面飽用沒杖。
如肥乳頑金,氣脈微茫,乘其所止,開金取水,闊理臺道,端正沉葬,謂之葬煞穴,卻不可錯認頑硬天罡以誤人。

(6)、穿杖:
形仰口小用穿杖。
如瘦體削木,氣脈淺促,串其所來。取宛宛之中,鑿孔穿入,側撞斜插,橫撞深插,謂之被煞穴,卻不可錯認欹斜掃蕩以誤人。

(7)、鬥杖:
山長橫體用鬥杖。
如鬥斧眼,然龍勢延袤,借堂收納,於後樂端正之中,前朝登對之所,貫腰架折,貼脊實倚,重插、深插,謂之馭煞,而拿扯牽弓,腕藍扳鞍之穴是也。

(8)、截杖:
山長直體用截杖。
如騎馬脊,然氣脈不住,直卸前去,於稍停弱緩之處,四證有情之所,求覓微窩,隨脈騎截,依法造作,謂之欄煞;即直截橫截,騎龍斬關之穴是也。

(9)、對杖:
上剛下柔,就剛柔交接處對脈中扦,故曰對。
蓋居高則峻急,處卑則微軟,乃於高低相代之所,乾濕暫判之間,平分緩急,剛柔相濟,中正對撞,隨勢裁成,使其得宜,謂之中聚撞穴。要左右相登,並無凹陷,穴情明白,生氣呈露方結,不然上洩下陡,難免土蟻之患。

(10)、綴杖:
勢強脈急,就山麓低緩處頂脈實粘,故曰綴。
當脈則大鬥,脫脈則犯冷;乃於息氣已脫之前,勁氣既闌之後,稍離三尺,緩其悍急,使其沖和,謂之脫煞粘穴。要四獸皆低,並不淩壓,真氣滴落,眾水有情方結,不然脫氣尖脈,難免泥水之患。

(11)、犯杖:
饒龍減虎,犯過脈中,如侵境相犯之犯,即棄死挨生,外趨堂氣者是也,此多乳突結。

(12)、二十四砂葬法:
夫觀龍觀其起,明穴明其止。起乃動而生,止乃靜而死,死處又尋生,是名曰生氣。故一察其微,乃盡其大旨。象其物而取其事,順其情而取其理,推分合以定淺深,明饒減以存剋制。倚撞蓋粘,體勢情意,差之毫釐,謬以千裏。

A、擔傘:
來龍急氣,脈直沖中,無乳氣穴粘右邊,側受倚其後,托左臂長而明堂寬展,如人之擔傘勢也。宜淺開金井,若太深必傷,宜培加客土,填實於塋,必主富貴綿遠。

B、正葬:
來龍三四節結,穴勢既不峻急而纏護,又齊整坐下,金魚環會,堂氣分明。宜扡正穴,開井放棺,接取真氣,墳培高壘,向對中應為的。半紀之間,富貴雙全。

C、打開:
太陽頑金無紋浪,須打開深壙作窩,約取中堂。金魚會處,定穴懸棺而葬,取中小溫潤氣,謂開金取水,發須遲而綿遠不敗。

D、懸棺:
來龍脈急而無緩,有分有合,穴結深泥,打開實處而見實土,並內用磚石結起巨壙,豎四石柱於壙內,懸棺而下。壙前相接金池,放三吉之水,去壘土成墳,以接生氣。

E、壘墳:
來龍有蓋有座,上急下緩,為之墜脈,所以平地生突,突中有石,不可用工掘鑿,似借外城,淺開金井,浮土正葬,壘土成墳,先富後貴之地也。

F、大小剜藍:
來龍有情,頭高而穴偏,或側臂頓起圓金,到頭入手,有鼠肉受穴,水星外應,有金水相生之義,為大腕偏受。一伏再頓小金,有迎堂顧祖之意,為小剜正受。此則不可開井太深,更宜高立墳城,恐來勢聳而壓穴也。凡術者宜有裁度,用之可也。

G、馬鬣封:來龍高岡有窟,窟中有突,突頂正葬,須從穴前挖開,下面吞進,突下安穴。不可深開鉗壙,金骨淺安井內,否則卓棺為吉。葬後培墳,如舊土不動,馬鬣之封微露,不可用磚石結砌,侵損其突。

H、回龍顧祖:
龍勢急硬,過關峽生<鼻勾><鼻合>轉回,脈從回面結,顧祖迎堂,宗族皆轉。朝揖玄微,不必拘於真與不真。穴宜高遷,深開金井,謂之黃金登水,墓登砂是也。

I、騎龍:
龍神盡處有突兀之結,案迫前砂而穴露,其氣不聚,後龍壘來,草蛇灰線,過脈分明,穴須退後高扡,取騎龍下,深井放棺,填補明堂,以全造化也。

J、拿扯:
來龍峻急入穴,須有情而堂氣迫狹,外山外水左右交結,橫觀外堂,寬展氣脈,側受穴用,提起扡之。開井不淺不深,酌中裁剪,容土培就,貼身雌雄,扯後拿前。葬過一紀,世出富豪特達之士也。

K、停驛:
來龍高岡脈緊,穴情似有似無,登□□望龍,方明端的。巒頭須金水帳脫下平中小結,入首有鋪茵停車駐馬之驛也。十字之中,深開金井,高砌墳成,依法裁剪,自有妙理。

L、鬥斧:
直龍枕險又無纏護,左右前後卻有鬼曜,翻身橫作,連山取水,以接生氣,情如鬥斧拱揖。前朝不許,時師妄為測度,蓋出勢直來橫受,故知之難也。

M、擔凹:
來龍橫過轉跌降脈,穴情有若蜂腰之勢,合天財兩頭金樣,後有正托,樂於仰掌中直扡。開井不用太深,吞棺三分之一,太深則反傷穴也。前關住堂氣不泄,發福永久,若砂水真去為兇,此天財相似也。

N、抱兒:
來龍上急下緩,雌雄交度,堂氣分明,應案秀出,龍虎面前迫逼扡穴可要上穿龍虎腰,下取交合水,橫抱如人抱兒之狀也。

O、吞下:
其來龍勢直落斜,擺屈睜受,穴法宜吞入,開井以聚真氣,後應其樂,前迎其朝,此乃大富不絕佳城也。穴情雖高,葬於前面,再立一虛塤,名吞下,須要有應托為吉。

P、吐葬:
來龍降勢,狀若草露流珠之情,為吐息露珠,侵損則真氣散矣。只可粘蹤,小開金井,低壘磚城。若水不流泥,前有秀應,必為巨富貴之地。

Q、浮葬:
其來龍入手,情勢低平,夾輔高出,穴中必有曲窠,藏其真氣,四水不拂,八風不吹,宜淺開金井,正放其棺,法不待饒。用客土添培,厚築其墓,使暖氣相接,真脈沖融,則富貴立至。

R、沉葬:
來龍情高護矮,降氣必然深入,聚氣朝應有情,關闌未甚周密,其穴打低平下夾輔方為是法。開井吞棺三分之一,四旁築實,可免八風動搖之病,真為綿遠之地也。

S、牽牛:
土星行龍結穴,入首頓起兩頂,左右之山伸出二臂,交度重聳。朝迎有情,兩般行度,深淺高低,依法宜開成方,金井放棺,借取兩傍,應樂分肩合腳,如土牛之合牽也。陰陽妙理,人罕識之,一突情可兩穴,如麒麟頭上品字是也。

T、就飽:
來龍氣緩,雖結珠塊坡穴,大小不均,小面有牙爪緊密,不成局段。大邊飽滿而有分合,玄微可就。飽處而扡之,廣開金井,深入其棺,墳城小壘,裨補小邊。取堂氣坦夷,雖曰就飽而不飽也。

U、傷饑:
龍來過脈,節節分明,蓋下有金,金下有橫土,似上非上,中有灣凹或曲池,不淺不深,庸術狐疑必矣。茍有賓主相投,穴雖有病,葬亦有法:貼脊扡之,小井納棺,築後培前,以補造化,雖曰傷饑而不饑也。

V、撞穴:
來龍情峻,堂淺坐下,去水撮腳,牽飛到此,多生疑竇。情勢可取,須別立法度,開鉗廣撞入吞棺而下撞穴,蹲而視之,只見外堂寬展,外砂周密,避兇就兇,假也靈塋。

W、插木生芽:
來龍直木插下亦謂之玄武嘴長。縱有正佐,切不可扦,當頭盡脈,一扦則敗,絕其中停,必有節木。須於肥厚處開井放棺,挑饒三分,自有生芽之意,仍須客土培實端正,則根本固而枝葉榮矣。

X、牽弓:
來龍頂欹轉凹,側尋肥突放送取龍左右臂灣環,有如牽弓發箭之勢,中應分明,於鼠肉處開淺井放棺,有若靶搭正箭,力能遠發,應居兩旁,棺頭必合,棺腳必分,借倚護弦之力。極為至理,務要前案,灣如張弓方吉,反弓便凶。
(待續)

倒杖十二法(一)~台灣六愚




(一)、倒杖十二法:

  「倒杖十二法」又被風水界稱為「楊公葬法十二式」。
  楊公就是被後代風水師,尊稱為江西派風水宗師的楊筠松;清趙翼《陔餘叢考.葬術》:「一曰江西之法,肇於贛州楊筠松。..其為説主於形勢,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向位,專指龍穴沙水之相配。」。
  然而,正史上卻從未提到楊筠松此號人物;而歷代的風水界,對於楊筠松的身世與生平事蹟,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根據清初《古今圖書集成》引《地理正宗》說:「楊筠松,字叔茂,竇州人,寓江西,號救貧先生。」;只不過《地理正宗》的說法,主觀意識過強,缺乏證據,故而難以令人信服。
  因此,紀昀的考據就相對地比較值得參考;《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楊)筠松不見於史傳,惟陳振孫《書錄解題》載其名氏。《宋史.藝文志》則但稱為楊救貧,亦不詳其始末。惟術家相傳以為筠松名益,贛州人。掌靈台地理,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廣明中遇黃巢犯闕,竊禁中玉函秘術以逃,後往來於處州。無稽之談,蓋不足信也。」。
  由此可知,楊筠松究竟是何許人也,確實已經無法證實矣。
  事實上,當今在風水界所流傳的楊筠松事蹟,幾乎都是根據《地方志》以及民間所流傳的說法而已。
  例如,除了《宋史.藝文志》有提到《正龍子經》為楊救貧撰,輕輕一筆帶過之外;最早記載是首見明朝嘉靖年間的《贛州志.方伎.寧都》篇之「五代僕都監」欄中:「僕,陰陽家流,逸其名;與楊筠松俱官司天監,唐僖宗時黃巢之變,僕與楊避地卜居縣西懷德,..」;而萬曆年間的《寧都縣志》、清朝《贛州府志.卷三十四》、《江西通志》以及《寧都直隸州志.方伎》等的記載,已經將楊筠松提出另篇介紹,其事蹟內容則大同小異。
  至於風水界,及民間傳說中的楊筠松事蹟也是不少;清末曾國籓的三僚《曾氏族譜》中,也有一番的介紹;只不過絕大部分皆被宣染地過於誇大,甚至是荒誕,故而不可信之。
  由於楊筠松的風水事蹟被過於神話,故而後代甚多託其名的風水著作;因此,六愚對於「倒杖十二法」是否為楊筠松所撰,與紀昀一樣持保留的態度;《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葬法則專論點穴,有倚蓋撞黏諸說,倒杖分十二條,即上說而引伸之,附二十四砂葬法..云吳炎錄,已見遺,皆無名氏,是此書在宋並不提筠松所作,今本不知何據,..」。

  然而,流傳至今的所謂「十二杖法」,卻有幾種不同的版本:

1、《古今圖書集成.堪輿部彙考》版本:
(1)、順杖:
  順者,順乘乎本山之來脈而受穴者也。
  必其後龍已經剝換,脫殺得盡。及至將入首處,不強不弱,不必饒減,微微一脈,迤遞而來,無直沖劍脊。細看則其來實清奇而真正,遠視則其脈若散漫而難收。在穴場視之,則見穿心對頂,朝案端正,龍虎和平,堂水中聚,分合清切,毬簷界限,證佐分明,唇臍端圓,正接來脈。而下及登其結作之頂,則細嫩曲屈之元折出,起伏頓跌橫飛直衝。局若對頂而實不對頂,脈若穿心而實不穿心;或陽來而陰結,或陰來而陽結;無直來直受之疵;然兩邊夾輔之水,均之欲其正,聚於內外之堂,雖或倒左倒右,終正聚而中出也。
  大抵作法多蓋、撞、吞、沉四法。結此順局,必後龍力量厚重,結王侯狀元極貴之穴,順杖方發福也。否則,龍體賤微,則順杖順局端不發福。故順之訣不在於局,而在於龍也。
(2)、逆杖:
  逆者,逆接乎本山之來脈,而倒受穴者也。
  必須祖宗高聳清秀,落脈細嫩,如蛛絲灰線,頓跌起伏,轉折而來降;體無脊石,不點駁,無枝腳,衝射兩旁,開爭睜而不淩壓;行龍雖有起伏頓跌轉折,無衝霄插漢之峰巒,直至結穴之處,則特起星峰朝山;雖係祖宗,而對峙之間,儼若賓主之相稱。雖曰祖,不厭高,亦有百步之隔。遠則高峰無害,近則不可使強於主也。然倒騎逆受之穴,多陰發而陽行,弱來而強結。
  大抵作粘、並、斜、鉤四法,天罡石前不可撞受,只可循脈將盡處,稍離數尺逆受其氣。立穴猶當審其前果有來;後果無去,兩邊橈棹來者,果向前而不刺穴,往者果向前而不牽洩。後穴鬼撐不宜十分太長,多則不過三五六節;只宜直尖而平伏,不許其少有結作,以分泄其氣;張其來山,會其來水,此逆杖之大約也。發福極遠,力量極重。
(3)、縮杖:
  縮者,氣聚於山之頂,中來而縮受穴也。
  必須四勢高應,明堂遠聚,愛遙山之聳秀、喜遠水之生光者也。貼近之水不忌直跌,所謂上聚穴也;乃上聚而下散,氣鍾頂腦;四伴山巒,俱高峻而環合;雖藏牙縮爪,而殺氣盡無;苟不察來長上止短之脈,而在低外求穴,則四山高壓、鮮有不絕者。故四山若高衛,則氣必不下行;氣不下行,則必上聚,氣既上聚,則穴必在百會顖門之間;穴在百會顖門之間,則諸煞自然低伏,穴高而諸煞咸伏,是煞伏而化為權矣。然既化為權,即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矣。故凡天穴而其下,或有石爪交牙,烏石岩岩如鎗、如劍、如弋、如戟等,形蹲踞於下,則愈顯得上穴之力量,尚有何煞之可畏耶?此則強來而強受。
  大抵作蓋、吞二法,當尋其太極生成之窩;受穴最怕風吹,又怕前面官星太長,至長不過二三節;亦不許見其尖嘴如舌之狀,而憎人口舌也,概其不見為美。
(4)、綴杖:
  綴者,如線綴衣縫綴聯其穴於脈也。
  蓋綴杖似易而實難,何則?龍勢雄急,落脈強健,結穴最低;就龍脈將盡未盡之外立穴,高一寸則傷龍,低一寸則脫氣,務宜詳審其欲離未離之勢,殺脫而氣和;龍體雖急,而穴中終不覺其威猛;穴場雖低,而局勢終不覺其沉陷。對頂乘氣,不饒不借,不偏不倚,不高不低,不深不淺,在緩急相乘之間,綴穴于脈方為合法,大抵多粘、墜二作法。
  然綴杖之法有二:有實綴,有虛綴。其來脈雖係剛急,至脈盡處,微有化生腦者,則輳入毬簷二三寸,粘脈立穴,此實綴也。其降脈雄急,一氣行落,不起化生腦,蝦須不生,八字不分,只有金魚蔭腮,所來氣尚未舒緩;又須脫得殺盡,離毬一二尺,使殺脫而氣和,方才立穴,此虛綴也。
  夫綴杖之法,多用於順局;乃先受堂氣而後乘龍;氣者也,最怕水跌,故龍真局完,方用綴杖。
(5)、開杖:
  開者,龍勢直衝當頭,有殺對頂,中分其脈,兩邊受穴,分開一脈而作兩穴,脫中殺而傍脈倚穴者也。
  蓋開杖之法最難,當脈則沖煞而速禍,脫脈則無氣而防絕。故分開兩旁,收其左右相顧之意,倚其中抽平分之勢,翕其應樂,納其堂食,循脈雄強將弱之處裁穴,方為合式。必須穿心出帳,直來直受,正向正坐,不畏直硬;但傍城借主,或饒或減,或虛或實,皆隨局裁成,而不使其毫釐之間隔者,此正開也。又有一等結作,來勢雄急相同,但應樂、堂氣、砂水、朝案俱聚歸一邊;聚歸左則倚左立穴,聚歸右則倚右立穴,其不敢當脈之中而受穴則一也。
  大抵多倚、挨、並三作法,殺氣在中,不可輕犯;面前沙嘴,不宜直長;尖閃唇臍,務宜橫闊;堂水不拘來去橫過,但只見其聚,不見其直泄即可,何則?蓋龍雄氣盛,所以中脈不敢受穴;斯則借脈立穴,發達甚速,力量亦重,故曰:直沖中煞不堪扦,堂氣歸隨在兩邊;依脈稍離二三尺,法中開杖最精元。即開杖。
(6)、穿杖:
  穿者,脈自旁來而正面結局,如線穿針眼,如柯鬥斧眼,氣從腰入而成穴者也。
  必須來龍長遠,直來橫結,或橫來直結;正來斜結,或斜來正結;至此再不分枝分擘,龍盡氣鐘,乘脈尋穴,不用饒減,不可腦受,又不可耳受,以腰受脈正立穴而傍受氣者,其穿杖之體段方真。又當詳察四顧之情何如;耳入穴之處,果前有朝案,後有托樂,左有青龍、右有白虎,明堂篼襟,蝦須蟹眼,蟬翼金魚,件件合式,儼若出帳對頂結作一般,力量才重。如或面有前朝而背後樂,或後有應樂而前無案朝;或脈自左來,而右砂不轉,脈從右來,而左砂不緊,此必奴龍也。甚弗強於裁剪,而曰此宜穿杖也。遂藉口訛扦,以至誤人,慎之。
  大抵多插、撞、蓋三作法,何則?脈既橫來,無有殺氣,亦無天罡,緩急隨勢而受穿,得脈著即已,復何難焉?

(7)、離杖:
  離者,脫離本山之來脈而受穴者也。
  蓋離杖之結作甚巧;人見其坦緩平夷,以龍至弱也,殊不知似弱而實剛,何則?成龍之山必頓跌起伏,或大頓而小跌,小頓而大跌;或大起而小伏,或小起而大伏;或小頓小跌而大伏,或大頓大跌而小伏;或大頓大跌,至將結作處,如蠶蛾之脫繭,如蛇蟬之脫殼,形體雖在而生氣別脫出外矣。凡黃蛇吐氣、美女鋪氈、仙人弈棋、丹鳳銜書、貴人用印、猿猴捕影、靈龜照子、將軍打彈、獅子戲毬等形,與夫過水重興營寨者,皆脫離本山之形而就氣立穴者也,皆大頓大跌、小頓小跌而微起者也。人孰不曰柔弱而遲緩也?豈知頓後所伏之氣,至此方起,特由剝換中出來,但無殺耳;其方起之勢,殆猶火之始燃者,氣之盛為何如,必須後龍俱是行體,未經劫泄,砂水不少停,無可立穴外;直至穴場,方才集聚於平坦微突處,離祖作穴者,此離杖也。
  大抵多用蓋、併、墜三作法,當急受。此地甚大,力量長遠主富貴悠久。
(8)、沒杖:
  沒者,本山陰來陽結,急落開窩,窩中立穴者,入首潛伏其氣,沉於窩底,杖亦沒於窩底,深乘乎本山之來脈而受穴也。
  蓋龍勢雄急一向陰健;又或穿心出帳,自離祖而來,直行至此方剝出陽來,殺氣未除陰,若不開窩,謂之獨陰。不生斷,不可用,若後龍雖係剛急。而至此則盤旋均停,隱然如螺旋烏窩、金盆油盞之類,中心低而四旁高;或如側盆側盞之屬,自然有一種藏風聚氣之象,此陽結也。則因勢開鑿,至乘氣外,規矩準繩自與杖法相契,如杖之沒於泥底也。故曰:沒杖不忌高昂,但求穴上不見巉岩破碎而已。或十步、二十步、三十步之外,或在身下,雖如鎗、如刀、如戈戟列於左右前後,只要不射刺穴場,愈增福力,故一窩能藏百煞;雖或有出不盡之殺,穴高則諸殺咸化權而拱福矣。
  大抵多撞、插、吞、沉、架五作法,何也?脈既深沉而來,則穴必深藏而受。又因其窩之大小而施夫裁成之工。不可一概以為沒杖氣必沉也,而必深受穴焉。如窩小則當少加開鑿,而因勢乘氣立穴也。
(9)、對杖:
  對者,杖頭緊指有情之處,取其四勢登對而中心受穴者也。
  必須祖宗峻拔,降體奇偉,行度精俊,兩水夾出,直來若奔,一水橫攔,其止若屍;龍真局正,三方環固,四勢和平。及至入首去處,如一片浮牌,無窩、無鉗、無乳、無突,本身之上,毫無憑據;但體前情親,後樂準輔弼,刺魚腮指定,四獸交顧之處,以天心十道口銜材之法取之,則穴無遁情矣。又有一等龍脈,清濁未分,上面高直,下面低墜;高扦則見下面太低,低扦又覺上面懸絕;卻于緩急平分之間,對脈中停受穴,此又一法也。
  大抵只要四勢登對,則裁穴必在十字橫直交接之中。多用挨、併、對、插四作法,何則?對杖,平中多用之,山岡間有之。蓋平洋之脈,有生死而無強弱,有起伏而少分合,故當挨生、併死、墜氣、插脈,隨界水淺深以成穴也。斯則山水朝揖於外,生氣藏畜於內,如石中之玉、沙裏之金,不鑿不淘,曷為而見;坪中之穴,不有證佐,不有對杖,曷為而知。
(10)、截杖:
  截者,截去其穴前吐出有餘不盡之氣、左右不包之砂頭也。
  必須後龍未經結作,兩水夾出,直至穴前;一水橫攔,氣不他往;後無鬼劫,前無官飛,勢若群羊之見犬而隻隻回顧,但包穴而不包禋;如大蛇之見蠍而茲茲吐舌,但劫地而不劫氣;眾山俱短而此山獨長,立穴于元(玄)武盡處,則無夾護,故於本山紓徐停蓄之間,收其左右夾拱之山,截其元武長嘴,乘其欲斷不斷之勢以受穴,則無高露風低脫脈之患矣。
  夫截者,斬截之謂也。須斬截得無一毫氣脈之行,方才合矩。大抵亦要上面有來,下面無去,見其來不見其去為美;若後面見其迢遞而來,前面又見其迢遞而去,雖夾齊整似可作穴,不過山斷處耳,龍脈駐足處耳,所謂過山氣甚深沉。若曰眾短取長亦勉強。裁截穴法,惟斬得絕三字足以盡之矣。
(11)、犯杖:
  犯者,傷犯乎本山之脈而鑿開合杖者也。
  必須眾山皆雄偉,而此龍獨柔軟居中,眾山俱長而此龍獨短,眾山俱高而此龍獨低,或眾山俱大而此龍獨小,或眾山俱秀麗而此龍獨粗醜,此等皆陰發而陽行,陽來而陰受者。若復於緩處立穴,則傷於太柔矣。故當視其陽體初變之處,大施人力,急奪天工,即於孩兒頭上開金取水,高居尊位以降伏群陰也。
  大抵緩來而急受,多用蓋、吞、撞、插四作法,何則?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迭運者氣也,剛柔相濟者理也。陰以含陽,陽以畜陰,氣形理也;眾陰而獨一陽,理固辨矣;然夫造化之凝結,必不離父母所生之體;陽復生陰,穴方的矣。
蓋犯杖之法,人所畏忌,殊不知力量甚重;真龍大地,天之所珍,地之所秘,將以福其善也;恐洩其機於不善,到頭之時多不開頭面,而私此一訣以福善也。必須堂局寬展、遙山聳秀、遠水生光者,其體方真。若逼山逼水、局量淺小者,亦以犯杖裁之,未有不絕者,慎之。
(12)、頓杖:
  頓者,堆頓高壘積客土以受生氣,培假阜以配真局者也。
  必須龍真局正、眾山俱小,而此龍獨大;眾山俱低,而此龍獨高;眾龍俱細嫩,而此龍獨粗老;四伴俱柔弱而此龍獨剛強,及到頭將結作處,則順勢直傾,盡瀉其氣於堂局之中,總四獸之氣以為氣,應四獸之形以為形,仗四獸之情以成簣,頓四獸之局以裁穴;如大貴人之巡狩一邦,則一邦之人迎者送者,迎送莫不矢心於一人一樣。局勢又環,來龍又真,瀉落平垟,或入泉澗,不論高低大小,於十字杖中頓墩成穴,只要與四山相稱即已,不必以入首脈絡不清而疑泥於其間也。
  大抵急來而緩受,四面夾護俱柔軟可親,獨有此龍雄偉居中,剛急可畏。若復於急處立穴,則傷於太剛,且露風湊煞,故當于平中高壘土埠以成墳耳。然惟幹龍方有之,何則?幹龍多結州郡陽宅;設或結陰地,其龍氣宏大一時細小不來,故氣滿堂直傾而成頓局;夫有頓必不跌,頓而洩落平垟是頓而方跌矣。頓而方跌,則氣正欲前往,一水橫攔,不能前行而上掤,故氣浮在上,頓土可以成穴也。若局量褊小,則無頓法也。

(待續)

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九)~台灣六愚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九)~台灣六愚
十二、「很有趣的是純形勢派與易卦派雖處於相敵對的地位..也有相同之處。它們都歸宗於理學,相信一個『氣』字。」(第48頁)
  
  風水形勢與理氣派相互攻訐的惡質風,已非新聞;因此,被學術界所蔑視,實不足以異之。
風水之中,有「氣」的思維,宋朝理學的興起,確實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然而卻因此而將「氣」的思維歸宗在理學之中,卻是漢教授的誤解。
  如果要追溯「氣」字文獻記載的話,早在三千五百年以前的殷商時期,甲骨文中就有出現"炁"字(註:同氣字)的紀錄。而二千三百年以前的著作,諸如,《左傳》及《國語》等的內容中,也多有關於「氣」的論述。
  除此之外,道家《老子.四十章》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儒家孔子《禮記.祭義》篇也有:「氣也者,神之盛也。..其氣發揚於上為昭明,焄蒿淒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即使是事事求是的東漢思想家王充《論衡》中也提到:「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猶夫妻合氣,子自生矣。」。
  而最讓風水家依以為據者,是《晉中興書》(註:南朝宋何法盛撰;但是《南史》則認為《晉中興書》應該是郗紹所撰。)記載:「昔秦始皇東遊。望氣者云。五百年後。東南金陵之地有天子氣。於是始皇改為秣陵。塹北山絕其勢。」;《宋書.符瑞上》:「秦始皇帝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東遊以厭之。」;《太平預覽》:「孫盛《晉陽秋》曰:『昔秦始皇東遊,望氣者云:五百年後,東南金陵之地有天子氣。於是始皇改曰秣陵。』」;另外,《輿地志》、《金陵古今圖考》、《健康志》、《藝文類聚》...等,多見有古文獻的記載中,提及有關秦始皇所謂金陵「王氣」的故事。
  當然,稗史與傳說更是不勝枚舉;例如,《伏滔北征記》:「姑熟九井山北十里,有吳大將諸葛瑾墓,墓牆猶存;西北十八里直瀆,前墓是吳將甘寧墓也;向者云此墓有王氣。」;《吳書》:「孫堅家於富春,葬於城東,冢上數有光怪五色。」..等。
  尤其是《葬經》:「葬者,乘生氣也。」,這些歷史文獻或是風水著作中,有關『氣』的記載,更是早在理學出現已前就有的風水思維。
  因此,漢教授所謂「都歸宗於理學,相信一個『氣』字。」,實在無法讓人接受。
  無論如何,漢寶德教授的《風水與環境》,大致可以說是一本值得參考的書籍;然而,若要說能完整交代風水的本質,卻也未免過於膚淺。
  值得喝采地是,導正風水學問之發展,理性看待風水內涵,否定媒體與風水庸師操弄風水迷信之風氣,漢教授《風水與環境》的超然心態,卻有醍醐灌頂之作用。
  尤其是《風水的古與今》的結尾說:「風水到了今天,已經完全成為術士的天下了。認真的讀書人已經不在社及實用風水的研究,而社會的風氣,則因經濟的富裕日趨迷信。風水先生已為一可致富的途徑。因此秘術以自高身價的風氣十分嚴重。各家之言多出自創,絕少理性的根據。..」,確實道盡了當今社會風水命理界的畸形現象。
  惟一令六愚不服的是,至今六愚依然無法因此而「致富」。
  以上為六愚個人針對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第一章三個小單元部分之內容發表六愚個人淺見。(不能再寫下去了。)
  由於六愚目前正逢病中,腦力與體力皆疲;此文或因字數限制無法發揮,或有遺漏而未盡其詳,或有交代不清之模糊狀況者,尚請見諒並賜教。
謝謝!


  





2009年5月29日 星期五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八)~台灣六愚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八)~台灣六愚
  
十一、「至遲在明末,風水的『術』已到了繁雜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有心人士』就研製了羅經。」(第48頁)

  風水羅盤有很多名稱,例如羅經、羅庚、羅鏡、地羅、經盤、羅經盤、子午盤、針盤、盲公竹..等。
  然而,羅經被用於風水堪輿作業中,絕非在明末時期;楊筠松《撼龍經》:「此是神仙絕妙法,不比尋常格地羅。..坎山來龍作丁午,卻把地羅差使轉。」;《青囊海角經》(註:《青囊海角經》出書的年代尚未確定;應該在明末以前。)中說:「今之象占,以正針天盤,格龍以縫針地盤。」;北宋楊惟德《塋原總錄》:「客主的取,宜匡四正以無差,當取丙午針.於其正處,中而格之,取方直之正也。」;令人驚訝地是,《塋原總錄》所描述的羅盤指針,就已經發現了磁偏角的狀況,並定為正南偏東7.5 度的角度。
  風水羅盤的實物證據,除了西漢時期以及六朝的六壬栻盤或是太乙盤,可以看到風水羅盤的影子外,與指北針相結合的具體證據,則是明初成祖年間的風水羅盤;請參考http://tw.myblog.yahoo.com/hwangquan-stupid6/photo?pid=2276
  至於漢教授根據李約瑟採用清朝吳天洪《羅經指岸撥霧集》,所謂丘延翰使用正針,楊筠松創用縫針,賴文俊創用中針等之說,至今也僅是在風水界中口耳流傳而已,未有確實的證據;況且,中國人有關五術的出書風氣,擔心被正統的學界恥笑,丟了讀書人的「臉」,因此就出現託古人之名的風氣,亦或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當然,《塋原總錄》的磁偏角記載,也間接的證明此現象。
  俗話有說:「一流地師觀星斗,二流地師觀水口,三流地師背著羅盤滿山走。」;另外,也有流傳地理師五格區別之口訣,所謂「一流觀星斗,二流須水口,三流滿山走,四流順人口,五流不知走。」之說;如此說法,在對照諸如規劃紫禁城風水主要人物之廖均卿等,一些古代一流的風水前輩,多未有依賴風水羅盤堪輿作業之事實等;漢教授似乎尚未能理解羅盤在風水之中的真正價值。
  因此,這句「至遲在明末,風水的『術』已到了繁雜不可收拾的地步。」;上述第十已經說明了漢教授的謬誤。而「至遲在明末,..,因此『有心人士』就研製了羅經。」之說;本文所提供的實物證據,也說明了漢教授考據上的偏差。
(待續)
  
  
  
       
     

2009年5月28日 星期四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七)~台灣六愚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七)~台灣六愚

十、「但一般說來,明代的風水術是走大成的路線。」(第46頁)


  此句話六愚認為是僅對一半,明朝風水術已經是有集大成的事實,《地理人子須知》與黃慎的《地理人天共寶》可以證明之。
  然而,明代以前的所謂「集大成」,也僅限於陰宅風水而已;鮮有看到明朝的陽宅風水著作即可證明(註:僅有明朝天啓年間,黃一鳳編撰之《宅法全書選擇集要》尚有所謂「集大成」的味道。其餘諸如,高濂之《相宅要說》、蔣平階《陽宅指南》、《陽宅三格辨》等著作,難說集成。)。
  因此,若要論陰陽宅皆「集大成」的真正時期,還是在清朝年間;例如,陰宅有諸如葉泰之《地理大成》、張九儀《地理四彈子》《啄玉斧》、沈鎬《地學》、周景一《山洋指迷》、袁守定《地理啖蔗錄》、尹一勺《地理四秘全書》、倪化南《地理形勢集》、萬樹華《入地眼全書》、徐試可《天機會元》..等。
  而以陽宅來說,自《陽宅十書》之後,更有《一坊刻天符經》、《望龍經》、《細裏鏡肘後經》、《碎金斷》、《神搜經》、《宅寶經》、《門樓經》、《走馬搖鞭賦》、《陽宅走盤珠》、《宅譜指要》、《宅譜邇言》、《修方案證》、《陽宅真訣》、《宅書大全》、《陽宅大全》、《陽宅正宗宅法》、《相宅元髓經》、《陽宅愛眾篇》、《八宅明鏡》..等,不下數百種,簡直是令人眼花撩亂,無所適從。
  只不過,無論是明朝或是清朝的風水著作理論,若要比起當今台灣社會風水現象的迷信與泛濫情形,似乎是要「含蓄」、「客氣」多了

(待續)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9033008314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六)~台灣六愚






  


  


九、《風水與環境》書中,對於歷代註名風水名家的生平多引用《古今圖書集成》的記載,確實可議。(第41頁)


  
  《古今圖書集成.藝術典.堪輿部名流列傳》多引用《地理正宗》之說;並且為了強調風水流派的正統性,將其分為「正派」與「旁傳」已屬可議;尤其是其引用的依據,除了未見於「正史」外,地方志之記載亦多凌亂,觀其所傳系統亦多矛盾;何況《地理正宗》缺乏考據的說法?
  例如:楊筠松,正史上未見有其人之外,明朝嘉靖年間《贛州志》僅在《寧都.五代僕都監》提到:「僕,陰陽家流,逸其名,與楊筠松俱官,司天監督監;唐僖宗時黃巢之變,僕與楊避地卜居縣西,..」云云。而《江西通志》則引用《贛州府志》與僕都監分開另篇介紹。然而此二人究竟是五代、唐末或是南唐人士,至今依然未有定論。
  再如,卜則巍,清光緒七年《江西通志》引《安志》,以及《贛州府志》皆謂:「字應天,贛縣人,精形家;言著作甚富,所傳《雪心賦》語約,而該業地理者宗之。」;然而《江西通志》謂卜氏為宋朝人,而《贛州府志》引舊府志,則記載為明朝人;另一說為唐朝人,亦有傳說實為朱熹之託名;或為五代僕都監之誤傳;《古今圖書集成.堪輿部名流列傳》:「按《地理正宗》,濮都監,名應天,字則巍,號崑崙子..」;究竟是否有其人,至今也是未有定論。
  另外,范越鳳、賴文俊、丘延翰、廖禹..等,皆多有語焉不詳,或有誤載的情事。


(待續)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五)~台灣六愚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五)~台灣六愚
八、「《隋書.藝文志》,已見有很多三元、九宮等著作,卻未見有《葬書》。這可能說名命相學較風水學發展早,..元運、九宮等法用到風水中來,很可能始自唐代。」(第40頁)

  風水究竟是數術,抑或是學術,自古至今已被混淆,故而當代有心人士亦將區別之。
  然而,風水術與六壬、奇門與太乙等三種術數之關係,自秦漢以來就相當密切;漢初汝殷侯出土的證據,以及《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及《晉書》或多或少皆可窺其影子;故而《隋書》之中亦不可避免。然而漢教授將《隋書.藝文志》之中與三元、九宮等有關的著作,完全與風水一併混淆相提,並依此記載證明命相學發展較風水學為早,似乎有所不妥。
  文獻上最早與命理學有關的記載,是根據西漢文帝時期,韓嬰所撰《韓詩外傳》的記載裡,有一段春秋時代大命相家姑布子卿觀察孔子後的評語;《韓詩外傳》:「得堯之顙,舜之目,禹之頸,皋陶之喙。從前視之,盎盎乎似有王者;從後視之,高肩弱脊,此惟不及四聖者也。..遠而望之,羸乎若喪家之狗,...。」(註:此故事雖然是描述孔子,然而竟然與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形象及遭遇非常雷同;故而當今亦有人因此而將孫中山先生,神話而成謂之孔夫子所轉世的偉人。)。
  此記載若要與古代堪輿的故事比較起來,晚了至少一千三百年;而將元運、九宮等法用到風水中來,嚴格說來,唐代僅是六壬、太乙之神術的思維而已,也就是以擇日神煞之各種忌諱為主,與風水堪輿無關。
  否則,又何來清初的蔣平階?
(待續)

2009年5月25日 星期一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四)~台灣六愚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四)~台灣六愚
六、「我認為就是朱子的力量,把正統『五音地理』消滅的。」(第34頁)
  漢教授的所謂「五音地理」,風水史上並無此名詞;此風水術是源自於東漢《圖宅術》中的「五音利宜」(註:或稱「五音姓利」)陽宅風水手法。
  朱熹的《山陵議狀》中提到:「但以五音盡類群姓,而謂冢宅向背,各有所宜,乃不經之甚者;不惟先儒已力辨之;而近世民間,亦多不用。」。由此可知,「五音利宜」風水術到了南宋時期,遺風依然,未能消彌。然而,若如漢教授所言「把正統『五音地理』消滅的。」,卻也不盡然。
  例如,明朝徐善繼兄弟所編的《地理人子須知》中,依然另闢《論國音拘向之謬》篇駁斥「五音利宜」之誤,即可證明所謂『五音地理』,並沒有被朱熹消滅。
  至今,更有莫名其妙的所謂「姓名學大師」,將「五音利宜」套用在姓名學之吉凶論斷中,亦可證明漢教授之誤。

七、「太歲是木星,近代《農民曆》上均以太歲為凶方。」(第36頁)
  太歲不是木星,也不是古代的歲星,更不是凶星,漢教授對於古天文學缺乏認知,故而犯此大錯;六愚已經在《太歲不是歲星》的論文中,在兩岸三地發表,故而不在贅述。
  漢教授應該是依據《農民曆》或是《通書》的說法探討所謂凶方之見解。然而,六愚不禁要問,這些書籍的說法可靠嗎?或許漢教授不知《農民曆》或是《通書》上的太歲神煞,是屬於道教上的說法,不同於前人古天文學上的認知;況且,除上述所謂『百二十家』的謬誤外,《地理人子須知》也闢有《論通書諸神煞之謬》提出批判。
  六愚並非完全同意《地理人子須知》之見解;只不過,以漢教授在我國學術界的身分與地位,似乎是更應該嚴謹地去求證是非,以免誤人誤己。
(待續)
  
  
  

2009年5月24日 星期日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三)~台灣六愚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三)~台灣六愚
四、「我國士人對風水的態度」篇,「對於自陰陽五行家發展出來,流行於民間的堪輿術,..」(第18頁)
  六愚首先必須強調的是,我國古代的風水家或是堪輿家,幾乎都是士子出身,當然,還是未得志的讀書人居多;然而,亦不乏大學問家,尤其是天文學家;諸如,管輅、郭璞、蕭吉、張遂(一行僧)、呂虛中、李淳風、陳摶、蔡元定、..等。
  漢教授對於風水的源由缺乏認知,以至於才會認為風水是由陰陽五行發展出來;六愚不客氣地說,這是嚴重的錯誤。上述《詩經.公劉篇》(註:「相其陰陽」是指採光與日照的狀況。)即可證明之。

五、李約瑟(註:原名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西元1900~1995年,英國人。)其人。
  李約瑟是將風水定位為所謂「準科學」的第一人;如此莫名其妙的名詞,六愚推想是因為李約瑟無法全盤了解風水的源由,而是僅用易學、迷信與部分科學觀點所下的定論;可喜的是,李約瑟至少是少數理性看待風水學問的「中國通」;然而,對於風水的認知,依然有其死角,不可盡信之。至於漢教授的引用,應該是來自於李約瑟發表在《中國之科學與文明》雜誌上,短短不到二千字的論文,豈能道盡風水的本質?
(待續)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二)~台灣六愚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二)~台灣六愚
二、「今天研究風水,不能期望使之成為一套有用的學問,..只限於對民族文化、行為模是了解的一面,而不是職業性的一面。..很難找出它在這小系統之外,與科學、技術連上怎樣的關係。」(第15頁)
  這句話不僅明顯的與「前言」篇中「因此,使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國建築師而不了解風水,不僅不夠資格,而且不免困擾。」產生矛盾,而且也與上述「自明代以來,風水實質上是中國的建築原則;風水先生實際上是中國的建築師。」的思維相悖。
  至於此句話的後半部分也有矛盾;試想,若無科學與技術,為何建築師必須了解風水?況且,當代已經不少學者從是風水之「去蕪存菁」作業;諸如,風水與生態、環境、景觀、心理、建築、視覺..等各種學問的關係。漢教授這本書名不就是《風水與環境》嗎?

三、「《葬書》今天認係晉郭璞之著作,當時竟有『百二十家』,幾乎是一個大騙局。」(第21頁)
  《葬書》究竟是否為郭璞之作,自宋以來即有爭議;紀昀在編《四庫全書》時,明知該書應非郭璞之作,卻也苦無證據,無可奈何地以「今仍提舊名,以從其朔。」結尾。
然而,《舊唐書》所謂『百二十家』之說,若要與托名郭璞的《葬書》相提並論時,就讓風水學問負擔太重了。
  根據該書《呂才傳》說:「野俗無識,皆信葬書,巫者詐其吉凶,愚人因而徼幸。遂使擗踴之際,擇葬地而希官品;荼毒之秋,選葬時以規財祿。或云辰日不宜哭泣,遂莞爾而對賓客受吊;或云同屬忌於臨壙,乃吉服不送其親。聖人設教,豈其然也?葬書敗俗,一至於斯。」;以及《貞觀政要.務農》:「陰陽拘忌,朕(註:唐太宗)所不行。若動靜必依陰陽,不顧理義,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與吉會。且吉凶在人,豈假陰陽拘忌?」;就可以得知,此『百二十家』之《葬書》並非討論風水堪輿的著作,而是偏重於違背禮制或是迷信的擇日術之說。況且,此風之形成,亦並非是唐朝年間的「產品」;而是受到魏晉南北朝迷信遺風之影響所致。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