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九)~台灣六愚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九)~台灣六愚
十二、「很有趣的是純形勢派與易卦派雖處於相敵對的地位..也有相同之處。它們都歸宗於理學,相信一個『氣』字。」(第48頁)
  
  風水形勢與理氣派相互攻訐的惡質風,已非新聞;因此,被學術界所蔑視,實不足以異之。
風水之中,有「氣」的思維,宋朝理學的興起,確實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然而卻因此而將「氣」的思維歸宗在理學之中,卻是漢教授的誤解。
  如果要追溯「氣」字文獻記載的話,早在三千五百年以前的殷商時期,甲骨文中就有出現"炁"字(註:同氣字)的紀錄。而二千三百年以前的著作,諸如,《左傳》及《國語》等的內容中,也多有關於「氣」的論述。
  除此之外,道家《老子.四十章》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儒家孔子《禮記.祭義》篇也有:「氣也者,神之盛也。..其氣發揚於上為昭明,焄蒿淒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即使是事事求是的東漢思想家王充《論衡》中也提到:「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猶夫妻合氣,子自生矣。」。
  而最讓風水家依以為據者,是《晉中興書》(註:南朝宋何法盛撰;但是《南史》則認為《晉中興書》應該是郗紹所撰。)記載:「昔秦始皇東遊。望氣者云。五百年後。東南金陵之地有天子氣。於是始皇改為秣陵。塹北山絕其勢。」;《宋書.符瑞上》:「秦始皇帝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東遊以厭之。」;《太平預覽》:「孫盛《晉陽秋》曰:『昔秦始皇東遊,望氣者云:五百年後,東南金陵之地有天子氣。於是始皇改曰秣陵。』」;另外,《輿地志》、《金陵古今圖考》、《健康志》、《藝文類聚》...等,多見有古文獻的記載中,提及有關秦始皇所謂金陵「王氣」的故事。
  當然,稗史與傳說更是不勝枚舉;例如,《伏滔北征記》:「姑熟九井山北十里,有吳大將諸葛瑾墓,墓牆猶存;西北十八里直瀆,前墓是吳將甘寧墓也;向者云此墓有王氣。」;《吳書》:「孫堅家於富春,葬於城東,冢上數有光怪五色。」..等。
  尤其是《葬經》:「葬者,乘生氣也。」,這些歷史文獻或是風水著作中,有關『氣』的記載,更是早在理學出現已前就有的風水思維。
  因此,漢教授所謂「都歸宗於理學,相信一個『氣』字。」,實在無法讓人接受。
  無論如何,漢寶德教授的《風水與環境》,大致可以說是一本值得參考的書籍;然而,若要說能完整交代風水的本質,卻也未免過於膚淺。
  值得喝采地是,導正風水學問之發展,理性看待風水內涵,否定媒體與風水庸師操弄風水迷信之風氣,漢教授《風水與環境》的超然心態,卻有醍醐灌頂之作用。
  尤其是《風水的古與今》的結尾說:「風水到了今天,已經完全成為術士的天下了。認真的讀書人已經不在社及實用風水的研究,而社會的風氣,則因經濟的富裕日趨迷信。風水先生已為一可致富的途徑。因此秘術以自高身價的風氣十分嚴重。各家之言多出自創,絕少理性的根據。..」,確實道盡了當今社會風水命理界的畸形現象。
  惟一令六愚不服的是,至今六愚依然無法因此而「致富」。
  以上為六愚個人針對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第一章三個小單元部分之內容發表六愚個人淺見。(不能再寫下去了。)
  由於六愚目前正逢病中,腦力與體力皆疲;此文或因字數限制無法發揮,或有遺漏而未盡其詳,或有交代不清之模糊狀況者,尚請見諒並賜教。
謝謝!


  





2009年5月29日 星期五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八)~台灣六愚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八)~台灣六愚
  
十一、「至遲在明末,風水的『術』已到了繁雜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有心人士』就研製了羅經。」(第48頁)

  風水羅盤有很多名稱,例如羅經、羅庚、羅鏡、地羅、經盤、羅經盤、子午盤、針盤、盲公竹..等。
  然而,羅經被用於風水堪輿作業中,絕非在明末時期;楊筠松《撼龍經》:「此是神仙絕妙法,不比尋常格地羅。..坎山來龍作丁午,卻把地羅差使轉。」;《青囊海角經》(註:《青囊海角經》出書的年代尚未確定;應該在明末以前。)中說:「今之象占,以正針天盤,格龍以縫針地盤。」;北宋楊惟德《塋原總錄》:「客主的取,宜匡四正以無差,當取丙午針.於其正處,中而格之,取方直之正也。」;令人驚訝地是,《塋原總錄》所描述的羅盤指針,就已經發現了磁偏角的狀況,並定為正南偏東7.5 度的角度。
  風水羅盤的實物證據,除了西漢時期以及六朝的六壬栻盤或是太乙盤,可以看到風水羅盤的影子外,與指北針相結合的具體證據,則是明初成祖年間的風水羅盤;請參考http://tw.myblog.yahoo.com/hwangquan-stupid6/photo?pid=2276
  至於漢教授根據李約瑟採用清朝吳天洪《羅經指岸撥霧集》,所謂丘延翰使用正針,楊筠松創用縫針,賴文俊創用中針等之說,至今也僅是在風水界中口耳流傳而已,未有確實的證據;況且,中國人有關五術的出書風氣,擔心被正統的學界恥笑,丟了讀書人的「臉」,因此就出現託古人之名的風氣,亦或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當然,《塋原總錄》的磁偏角記載,也間接的證明此現象。
  俗話有說:「一流地師觀星斗,二流地師觀水口,三流地師背著羅盤滿山走。」;另外,也有流傳地理師五格區別之口訣,所謂「一流觀星斗,二流須水口,三流滿山走,四流順人口,五流不知走。」之說;如此說法,在對照諸如規劃紫禁城風水主要人物之廖均卿等,一些古代一流的風水前輩,多未有依賴風水羅盤堪輿作業之事實等;漢教授似乎尚未能理解羅盤在風水之中的真正價值。
  因此,這句「至遲在明末,風水的『術』已到了繁雜不可收拾的地步。」;上述第十已經說明了漢教授的謬誤。而「至遲在明末,..,因此『有心人士』就研製了羅經。」之說;本文所提供的實物證據,也說明了漢教授考據上的偏差。
(待續)
  
  
  
       
     

2009年5月28日 星期四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七)~台灣六愚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七)~台灣六愚

十、「但一般說來,明代的風水術是走大成的路線。」(第46頁)


  此句話六愚認為是僅對一半,明朝風水術已經是有集大成的事實,《地理人子須知》與黃慎的《地理人天共寶》可以證明之。
  然而,明代以前的所謂「集大成」,也僅限於陰宅風水而已;鮮有看到明朝的陽宅風水著作即可證明(註:僅有明朝天啓年間,黃一鳳編撰之《宅法全書選擇集要》尚有所謂「集大成」的味道。其餘諸如,高濂之《相宅要說》、蔣平階《陽宅指南》、《陽宅三格辨》等著作,難說集成。)。
  因此,若要論陰陽宅皆「集大成」的真正時期,還是在清朝年間;例如,陰宅有諸如葉泰之《地理大成》、張九儀《地理四彈子》《啄玉斧》、沈鎬《地學》、周景一《山洋指迷》、袁守定《地理啖蔗錄》、尹一勺《地理四秘全書》、倪化南《地理形勢集》、萬樹華《入地眼全書》、徐試可《天機會元》..等。
  而以陽宅來說,自《陽宅十書》之後,更有《一坊刻天符經》、《望龍經》、《細裏鏡肘後經》、《碎金斷》、《神搜經》、《宅寶經》、《門樓經》、《走馬搖鞭賦》、《陽宅走盤珠》、《宅譜指要》、《宅譜邇言》、《修方案證》、《陽宅真訣》、《宅書大全》、《陽宅大全》、《陽宅正宗宅法》、《相宅元髓經》、《陽宅愛眾篇》、《八宅明鏡》..等,不下數百種,簡直是令人眼花撩亂,無所適從。
  只不過,無論是明朝或是清朝的風水著作理論,若要比起當今台灣社會風水現象的迷信與泛濫情形,似乎是要「含蓄」、「客氣」多了

(待續)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9033008314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六)~台灣六愚






  


  


九、《風水與環境》書中,對於歷代註名風水名家的生平多引用《古今圖書集成》的記載,確實可議。(第41頁)


  
  《古今圖書集成.藝術典.堪輿部名流列傳》多引用《地理正宗》之說;並且為了強調風水流派的正統性,將其分為「正派」與「旁傳」已屬可議;尤其是其引用的依據,除了未見於「正史」外,地方志之記載亦多凌亂,觀其所傳系統亦多矛盾;何況《地理正宗》缺乏考據的說法?
  例如:楊筠松,正史上未見有其人之外,明朝嘉靖年間《贛州志》僅在《寧都.五代僕都監》提到:「僕,陰陽家流,逸其名,與楊筠松俱官,司天監督監;唐僖宗時黃巢之變,僕與楊避地卜居縣西,..」云云。而《江西通志》則引用《贛州府志》與僕都監分開另篇介紹。然而此二人究竟是五代、唐末或是南唐人士,至今依然未有定論。
  再如,卜則巍,清光緒七年《江西通志》引《安志》,以及《贛州府志》皆謂:「字應天,贛縣人,精形家;言著作甚富,所傳《雪心賦》語約,而該業地理者宗之。」;然而《江西通志》謂卜氏為宋朝人,而《贛州府志》引舊府志,則記載為明朝人;另一說為唐朝人,亦有傳說實為朱熹之託名;或為五代僕都監之誤傳;《古今圖書集成.堪輿部名流列傳》:「按《地理正宗》,濮都監,名應天,字則巍,號崑崙子..」;究竟是否有其人,至今也是未有定論。
  另外,范越鳳、賴文俊、丘延翰、廖禹..等,皆多有語焉不詳,或有誤載的情事。


(待續)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五)~台灣六愚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五)~台灣六愚
八、「《隋書.藝文志》,已見有很多三元、九宮等著作,卻未見有《葬書》。這可能說名命相學較風水學發展早,..元運、九宮等法用到風水中來,很可能始自唐代。」(第40頁)

  風水究竟是數術,抑或是學術,自古至今已被混淆,故而當代有心人士亦將區別之。
  然而,風水術與六壬、奇門與太乙等三種術數之關係,自秦漢以來就相當密切;漢初汝殷侯出土的證據,以及《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及《晉書》或多或少皆可窺其影子;故而《隋書》之中亦不可避免。然而漢教授將《隋書.藝文志》之中與三元、九宮等有關的著作,完全與風水一併混淆相提,並依此記載證明命相學發展較風水學為早,似乎有所不妥。
  文獻上最早與命理學有關的記載,是根據西漢文帝時期,韓嬰所撰《韓詩外傳》的記載裡,有一段春秋時代大命相家姑布子卿觀察孔子後的評語;《韓詩外傳》:「得堯之顙,舜之目,禹之頸,皋陶之喙。從前視之,盎盎乎似有王者;從後視之,高肩弱脊,此惟不及四聖者也。..遠而望之,羸乎若喪家之狗,...。」(註:此故事雖然是描述孔子,然而竟然與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形象及遭遇非常雷同;故而當今亦有人因此而將孫中山先生,神話而成謂之孔夫子所轉世的偉人。)。
  此記載若要與古代堪輿的故事比較起來,晚了至少一千三百年;而將元運、九宮等法用到風水中來,嚴格說來,唐代僅是六壬、太乙之神術的思維而已,也就是以擇日神煞之各種忌諱為主,與風水堪輿無關。
  否則,又何來清初的蔣平階?
(待續)

2009年5月25日 星期一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四)~台灣六愚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四)~台灣六愚
六、「我認為就是朱子的力量,把正統『五音地理』消滅的。」(第34頁)
  漢教授的所謂「五音地理」,風水史上並無此名詞;此風水術是源自於東漢《圖宅術》中的「五音利宜」(註:或稱「五音姓利」)陽宅風水手法。
  朱熹的《山陵議狀》中提到:「但以五音盡類群姓,而謂冢宅向背,各有所宜,乃不經之甚者;不惟先儒已力辨之;而近世民間,亦多不用。」。由此可知,「五音利宜」風水術到了南宋時期,遺風依然,未能消彌。然而,若如漢教授所言「把正統『五音地理』消滅的。」,卻也不盡然。
  例如,明朝徐善繼兄弟所編的《地理人子須知》中,依然另闢《論國音拘向之謬》篇駁斥「五音利宜」之誤,即可證明所謂『五音地理』,並沒有被朱熹消滅。
  至今,更有莫名其妙的所謂「姓名學大師」,將「五音利宜」套用在姓名學之吉凶論斷中,亦可證明漢教授之誤。

七、「太歲是木星,近代《農民曆》上均以太歲為凶方。」(第36頁)
  太歲不是木星,也不是古代的歲星,更不是凶星,漢教授對於古天文學缺乏認知,故而犯此大錯;六愚已經在《太歲不是歲星》的論文中,在兩岸三地發表,故而不在贅述。
  漢教授應該是依據《農民曆》或是《通書》的說法探討所謂凶方之見解。然而,六愚不禁要問,這些書籍的說法可靠嗎?或許漢教授不知《農民曆》或是《通書》上的太歲神煞,是屬於道教上的說法,不同於前人古天文學上的認知;況且,除上述所謂『百二十家』的謬誤外,《地理人子須知》也闢有《論通書諸神煞之謬》提出批判。
  六愚並非完全同意《地理人子須知》之見解;只不過,以漢教授在我國學術界的身分與地位,似乎是更應該嚴謹地去求證是非,以免誤人誤己。
(待續)
  
  
  

2009年5月24日 星期日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三)~台灣六愚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三)~台灣六愚
四、「我國士人對風水的態度」篇,「對於自陰陽五行家發展出來,流行於民間的堪輿術,..」(第18頁)
  六愚首先必須強調的是,我國古代的風水家或是堪輿家,幾乎都是士子出身,當然,還是未得志的讀書人居多;然而,亦不乏大學問家,尤其是天文學家;諸如,管輅、郭璞、蕭吉、張遂(一行僧)、呂虛中、李淳風、陳摶、蔡元定、..等。
  漢教授對於風水的源由缺乏認知,以至於才會認為風水是由陰陽五行發展出來;六愚不客氣地說,這是嚴重的錯誤。上述《詩經.公劉篇》(註:「相其陰陽」是指採光與日照的狀況。)即可證明之。

五、李約瑟(註:原名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西元1900~1995年,英國人。)其人。
  李約瑟是將風水定位為所謂「準科學」的第一人;如此莫名其妙的名詞,六愚推想是因為李約瑟無法全盤了解風水的源由,而是僅用易學、迷信與部分科學觀點所下的定論;可喜的是,李約瑟至少是少數理性看待風水學問的「中國通」;然而,對於風水的認知,依然有其死角,不可盡信之。至於漢教授的引用,應該是來自於李約瑟發表在《中國之科學與文明》雜誌上,短短不到二千字的論文,豈能道盡風水的本質?
(待續)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二)~台灣六愚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二)~台灣六愚
二、「今天研究風水,不能期望使之成為一套有用的學問,..只限於對民族文化、行為模是了解的一面,而不是職業性的一面。..很難找出它在這小系統之外,與科學、技術連上怎樣的關係。」(第15頁)
  這句話不僅明顯的與「前言」篇中「因此,使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國建築師而不了解風水,不僅不夠資格,而且不免困擾。」產生矛盾,而且也與上述「自明代以來,風水實質上是中國的建築原則;風水先生實際上是中國的建築師。」的思維相悖。
  至於此句話的後半部分也有矛盾;試想,若無科學與技術,為何建築師必須了解風水?況且,當代已經不少學者從是風水之「去蕪存菁」作業;諸如,風水與生態、環境、景觀、心理、建築、視覺..等各種學問的關係。漢教授這本書名不就是《風水與環境》嗎?

三、「《葬書》今天認係晉郭璞之著作,當時竟有『百二十家』,幾乎是一個大騙局。」(第21頁)
  《葬書》究竟是否為郭璞之作,自宋以來即有爭議;紀昀在編《四庫全書》時,明知該書應非郭璞之作,卻也苦無證據,無可奈何地以「今仍提舊名,以從其朔。」結尾。
然而,《舊唐書》所謂『百二十家』之說,若要與托名郭璞的《葬書》相提並論時,就讓風水學問負擔太重了。
  根據該書《呂才傳》說:「野俗無識,皆信葬書,巫者詐其吉凶,愚人因而徼幸。遂使擗踴之際,擇葬地而希官品;荼毒之秋,選葬時以規財祿。或云辰日不宜哭泣,遂莞爾而對賓客受吊;或云同屬忌於臨壙,乃吉服不送其親。聖人設教,豈其然也?葬書敗俗,一至於斯。」;以及《貞觀政要.務農》:「陰陽拘忌,朕(註:唐太宗)所不行。若動靜必依陰陽,不顧理義,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與吉會。且吉凶在人,豈假陰陽拘忌?」;就可以得知,此『百二十家』之《葬書》並非討論風水堪輿的著作,而是偏重於違背禮制或是迷信的擇日術之說。況且,此風之形成,亦並非是唐朝年間的「產品」;而是受到魏晉南北朝迷信遺風之影響所致。
(待續)
  

2009年5月22日 星期五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一)~台灣六愚




略評漢寶德教授《風水與環境》之謬誤(一)~台灣六愚
  《風水與環境》是漢寶德教授1996年出書,並曾在2005年重刊,有繁體與簡體兩種版本;是受到兩岸建築界所重視的一本探討風水的著作。
  此書對於「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風水庸師,卻是起了警惕性的作用;對於不懂風水為啥東西的門外漢,也啟發了一道入門的曙光。
  然而,全書也僅是兩大章、231頁,實質內容的字數,大約也僅六萬字而已;其中大部分篇幅是說明宅法的禁忌與宅形吉凶,缺乏實質性地探討;並且其探源引用之範圍,亦過於狹隘,無法窺風水之全豹;讀者若是奉之為圭臬者,必將被誤導之。
  不可否認地,漢寶德教授在建築與藝術的領域中,其學識與地位確實令人佩服;但是對於風水學的探討,卻是與歷代的大儒學者,同樣地犯了主觀性地毛病,以至於也從「瞎子摸象」的角度切入,未能以通盤的眼光看待風水學問。
  六愚就先撇開該書第二章「風水宅法中禁忌的研究」與「附錄」篇「陽宅內形、外形吉凶表」,僅就其「風水-中國人的環境觀念架構」篇中,就其中部份之引用及說法的錯誤,提出六愚之見解。

  一、「自明代以來,風水實質上是中國的建築原則;..」(第14頁):
  漢教授這句話是依據「自明代以來,風水時見於士人之筆記,亦見正史;大部分風水著作均為明代人偽託或整理;明末李闖為亂,..」云云。
  然而,咱們若是從歷史的觀點來看的話;西元前514年春秋時期伍員的蘇州古城建設,所謂「相土嘗水,象天法地」的堪輿過程;漢初蕭何所謂「度地卜食,體國經野。」,為西漢都城未央宮擇址與建設的堪輿過程;《漢書.藝文志》:「形法者,..以求其聲氣貴賤吉凶。」;東漢王充《論衡》批判的《圖宅術》「五音利宜」(註:亦名「五音姓利」)及「諱西益宅」;王符的感嘆:「吉凶興衰不在宅,明矣!」等;皆是說明了依據風水建築的陽宅觀念。試想,若是未能「蔚為成風」,又何來批判?
  若要地理擇址擇居的風水堪輿算進去的話;《詩經.公劉篇》所謂:「既溥既長,既景迺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更是西元前大約一千五百年以前的事件矣。
  因此,漢教授這句話明顯地引用錯誤。
(待續)
  

談談開光儀式~台灣六愚


談談開光儀式~台灣六愚
  當今社會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幾乎被大家所認為的任何的祥物品,例如貔貅、麒麟、靈獸..等;以及宗教法器,諸如佛珠、普巴杵..等;還有所謂風水鎮煞物,諸如五帝錢、山海鎮、金錢劍..等,都需要開光儀式。
  然而,什麼是開光?開光的由來?為什麼要開光?如何開光?..等,卻鮮有人知道,豈不奇怪?
  開光,又稱開光明、開眼、開明、開眼供養、開眼界、開眼根..等。
  開光的風俗始於何時已經是不可考據了;然而,絕對與「畫龍點睛」故事,背後「由死轉生」的思維,脫不了干係。
  根據唐朝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張僧繇》:「張僧繇于金陵安樂寺,畫四龍於壁,不點睛。每曰:『點之即飛去。』人以為誕,因點其一。須臾,雷電破壁,一龍乘雲上天。未點睛者皆在。」。
  翻譯成白話則是:金陵(今南京市)安樂寺延請張僧繇畫龍。只見張僧繇屏氣凝神,畫好四條龍於安樂寺牆壁;但是張就是不在四龍畫上眼睛。大家覺得奇怪而議論紛紛。張見狀就對大家說:「如果點上眼睛,恐怕龍就會飛去。」,大家不信,都認為張僧繇的說法很荒誕;在不得已之下,張提筆在四條龍中的其中一條點上眼睛;不久,只見一陣雷雨交加,該龍就破牆而乘雲飛上雲霄;而其餘未點上眼睛的龍皆在。
  至於開始有開光法會的記載,則是在北宋太平興國五年(西元980年),北印度烏填曩國傳法大師施護,在開封太平興國寺譯經院譯出的《佛說一切如來安像三昧儀軌經》中。
  事實上,開光的作用就是要開六通;即所謂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等;《心經》:「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楞嚴經》中有:「開眼見明,名爲見外」之說;因此,首先需要開光的動作者,應該就是雕刻匠,次而才是出家人,《黑谷燈語錄》中說:「開眼者,本是佛匠雕開眼,是事開眼;次僧家誦佛眼真言,誦大日真言,則成就佛一切功德,此謂開眼也。」,《禪林象器箋.垂說門》中說:「凡新造佛祖神大像者,請宗師家,立地數語,作筆點勢,直點開他金剛正眼,此為開眼佛事,又名開光明。」;所以,開光後來演變成為佛像舉行一種說法儀式。
  通常開光的儀式有兩種。
  一是漢地中土佛教的開光儀式,主法者須先用一新毛巾在佛像前,做一個擦佛像的動作,說一首偈語,讚頌佛菩薩的功德,而這拭擦的動作是表示要拂去眾生心地上的垢塵;其次再用鏡子向佛像正面對照,說幾句寺院、佛像完成的因緣,照鏡子的動作,是表示垢除淨顯,明心見性,真正見到諸法的本來面目;然後主法者拿起硃砂筆,再說一首偈語,將硃砂筆向佛眼的方向,作一個【點】的動作,再大喊一聲【開】,整個儀式就完成。而用朱砂筆點向佛眼,是因為眼睛代表了智慧,所以點開佛眼,開發眾生的內在智慧;如果眾生沒有智慧,對諸法妄起分別,就如眼睛有病,見到空花,還執為實有,所以需要除去眼病,發掘原有的般若智慧,使之早成正果,與其說是給佛像開光,倒不如說是給自己的佛性開光為恰當。
  另一則屬密宗的開光儀式,則根據《佛說一切如來安像三昧儀軌經》的內容指出,佛像塑畫雕造完成後,就要舉行安像慶贊活動。
  首先選擇吉日良辰和結界勝地,其次在此處設置傘蓋、幢幡、香花、水果、燈明等佛供,接著由身著莊嚴如法的阿闍黎入佛堂安像,並同弟子們一心觀想如來一切圓滿之相。然後合掌作禮,瞻仰聖容,以淨香花等佛供獻於佛前。入定心、離疑念,誦咒三遍,請一切佛安住於此,受此香花、燈、果、飲食等供養。復次,安置佛像坐西面東,並用黃布覆蓋。阿闍黎作觀想佛如一聚火,如來真身諸相圓滿,然後以「唵阿吽」三字安於佛之身上。「」字安於頂上,「」字安於口上,「」字則安於心上。
  若是金、石、銅等佛像,就要塗上香油,用草,刷子刷乾淨,然後用歌舞伎樂讚頌,僧人複誦香贊真言。再用盛滿香水和五寶五藥花果的淨瓶灌浴佛像,再令僧眾齊誦偈贊,並作歌舞伎樂。
  若是畫像,要用鏡子照之,再以前述五種淨水塗於鏡上,沐浴鏡中影像。再依次吟誦著衣真言、安耳真言、安髮髻真言、安指甲真言、安髭須真言、獻塗香真 言、安莊嚴真言等等,然後依灌頂儀軌將佛像置入曼荼羅,誦本尊真言三遍。
  一切供養儀式具足之後,開眼師用筆作點眼姿勢,這是為佛像開眼之光明,再誦開眼光 真言二遍。這時,佛像即已開光。誦完開眼光真言後,令施主弟子入曼荼羅,齊誦護摩真言、增壽真言、息災增益真言,使眾生普獲吉祥。這時,阿闍黎即教化施主結緣,施利增福,金銀財帛等隨心佈施。複次,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也施以財物,令福德更具圓滿。曼荼羅之內所供財物,必須都歸阿闍黎,其它人不得享用。當這套儀軌全部進行完後,即可收壇。
  通常開光的主法者,必須是有道高僧或是修道和悟道的高手,至少是個有修行的人。其中的說法,是由於這些人的良性意識能量,可以注入開光的物品中,也就是說增加了開光物品,所蘊涵的龐大資訊能量。若非如此地說法的話,則將出現極大的矛盾性。
  試想,一個開光儀式的主法者,能將一尊佛像或是一個法器,經由他的作法中決定靈與不靈者;那麼,反過來說的話,主法者的功力豈不是比佛祖、菩薩、諸神仙或是法器的法力還要高?
當今各種開光儀式五花八門,各種奇怪的說法皆有之;可笑的是,不明就裡的主事者,有時候為了達到「效果」,也把佛祖、玉帝、諸神仙、星君、娘娘、大帝、龍王、祖師、神兵神將、五路財神、福德正神、四方貴人...等,全部拖下水;對於這種作為,六愚不以為然。
然無論如何,六愚要提醒大家,開光的儀式或是動作,其背後的涵義,最主要地是,要首先啟發我們本身自性的光明觀念;若是出自於邪念而不反求諸己的話,就失去開光的意義了。~六愚(部份資料參考中國寺廟網)

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續歲星不是太歲(12)~台灣人真好騙



續歲星不是太歲(12)~台灣人真好騙

  自古以來,先人們心目中所認為真正的「太歲」在何處?
根據歷史文獻中的記載,先有歲星而後才有太歲,有太歲的思維是來自歲星的存在,所以《宋史》:「太歲日為歲星之精。」;若是以自古以來天文的太歲觀念而言;以今年為例,今年的歲星(木星)是入人馬座,是屬於我國十二星次的析木宮,而析木宮屬寅,寅為虎,所以今年的「福星高照」應該是屬虎的人;而因為歲星與太歲移動的方向相反,今年的太歲轉入星紀宮,星紀宮為丑,丑是牛,所以今年「沖太歲」的人是屬牛的人(請參照圖一及圖四),而不是屬鼠的人。
而當今道教所用的太歲是根據十二生肖的輪值所演變出來的,不但是與六十太歲相互矛盾,也與天文的太歲格格不入。自古以來,因為民眾信徒的無知,以至於對於流傳於民間社會的凶太歲,耳濡目染及繪聲繪影描述之下,而心生恐懼唯恐避之不及,故而有「安太歲」之風俗;而廟宇、道觀及神壇的出家人利用此一民眾的心態,而將其移轉至出家修行之處,若非基於斂財,又有何解釋?
吾友王安石《風俗》說:「風俗之變,遷染民志,關之盛衰,不可不慎也。」,清朝顧炎武《日知錄.廉恥上》也說:「風俗者天下之大事。」,太史公司馬遷更毫不客氣的指出「傷風敗俗,大亂之道也。」;當今「安太歲」的風氣,已經蔚為風俗,此風俗未來更有擴大的趨勢,對於民間社會的影響也日趨嚴重,六愚所擔憂的是這股迷信的風氣正在擴大瀰漫,也擔心迷信的風氣,將取代更多其他的善良風俗。自秦漢朝以來,已經有太多因為迷信及圖讖的原因,而造成社會的動盪不安,這種歷史的故事,已經給咱們後人太多的啟示了,六愚感嘆目前台灣社會的迷信風氣,似乎尚未學到歷史的教訓,似乎在電視媒體中「命理大師」們的催眠之下,尚未覺醒;究竟是媒體誤人?江湖術士誤人?還是當今社會的人們需要尋求心靈的依託而自我麻醉?
無論如何,六愚人微言輕,只能提筆試圖激起一些人的漣漪而已;當然,主要地還是六愚不吐不快的心態,否則憂鬱症日益加重實有礙健康!
寫到此,六愚將這篇文章分為十二集的意義也請你體會,不過此時的六愚也已經飢腸轆轆「大腸告小腸」,咱「胃先生」嚴重地警告六愚,「安太胃」絕對比「安太歲」重要的多。哈!
2008-06-24台北

續歲星不是太歲(11)~台灣人真好騙



續歲星不是太歲(11)~台灣人真好騙

4’ 當今的廟宇道觀或是神壇的出家人、修道人或是壇主乩童等,六愚發覺,從來沒有人向「安太歲」的信眾們解釋目前十二生肖輪值的太歲、太陽、喪門、太陰、官符、死符、歲破、龍德、白虎、福德、弔客及病符,所謂輪值十二神煞的關係及由來;當然,六愚很堅定地認為這些人沒有去探討其原由,所以根本不懂呢?
  六愚考據道教所安排的生肖十二宮的位置,應該是根據唐朝李淳風的「四利三元」觀念,《協紀辨方書》中,《宗鏡錄》:「李淳風四利三元,一太歲、二太陽、三喪門、四太陰、五官符、六死符、七歲破、八龍德、九白虎、十福德、十一弔客、十二病符,太陽、太陰、龍德、福德為吉,餘方皆凶。」,這種說法在《奇門遁甲統宗大全》也有說明:「從建求來起太歲,只將太歲避凶神。喪門歲前二宮是,官符歲後八宮分。此是三神遊地下,犯之立見禍相侵。太歲原為地下君,犯之飛禍入門庭。受禍無非是家長,一家淪落不由人。喪門命要收魂魄,犯之喪禍便臨門。死者就中多少壯,常聞哭泣聒比鄰。官符自古招官訟,犯者紛紛起鬥爭。枷鎖獄中無計免,他時流淚不由人。歲破之星憂宅母,白虎喪訟小兒凶。病符災疾憂家長,吊客死符喪禍重。惟有太陽與福德,添丁生子制諸凶。太陰除病家生女,龍德能消瘟疫空。此是仙人真秘訣,凡夫莫與論其蹤。」,也就是用擇日的手法,以十二支方取太歲定吉凶,「以地盤歲支位上起,一太歲,二太陽,三喪門,四太陰,五官符,六死符,七歲破,八龍德,九白虎,十福德,十一吊客,十二病符,順行十二宮。」,所以又有「犯太歲防宅長大凶。修太陽能制諸煞,移床此方必生子。犯喪門主死喪哭泣。修太陰主生女,散病患。犯官符主口舌官訟。犯死符主災病死亡。犯歲破殺宅母。修龍德散瘟疫訟。犯白虎主哭泣死亡殺小兒。修福德添丁生子。犯吊客主喪服。犯病符主疾病。」的說法;而這套所謂「輪值十二神煞」也被道教的人士結合於地支與十二生肖的關係而套用;以今年鼠年為例,鼠為太歲、豬為太陽、狗為喪門、雞為太陰、猴為官符、羊為死符、馬是歲破、蛇為龍德、龍為白虎、兔為福德、虎為弔客、牛為病符;有就是今年屬豬、雞、蛇及兔的人為吉,其餘都是凶。看起來在道教道士們的心中,十二生肖的屬性,是凶多而吉少,難怪信眾們需要「安太歲」的人真的很多。
  不過,六愚還是認為這種宗教的觀念,還是與《淮南子.天文訓》所說:「歲星之所居,五穀豐昌,其對為沖,歲乃有殃。」的思維,相互矛盾。

(待續)

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

續歲星不是太歲(10)~台灣人真好騙


續歲星不是太歲(10)~台灣人真好騙
不過,為什麼鼠年時,生肖屬鼠的就「沖太歲」,而屬馬的人就「犯歲破」;而牛年時,屬牛的人就「沖太歲」,屬羊的人就「犯歲破」...等,這種理論對嗎?「元神」與「太歲」有直接的關係嗎?
  事實上,道教所謂「本命元神」與「太歲」本無關聯,即使是古代部落社會的祭禮,也沒有顯示出有任何「元神」與「太歲」相關的證據或是傳說。只是因為自古以來就有所謂「避太歲」的說法,以及北全真道教的「安元神」的作為;久而久之,在民間社會中,何謂「安太歲」?何謂「安元神」早已難以分別了;到了元、明兩朝以來,朝廷每年祭太歲的典祀已成禮制,人們也基於祈福平安的心態,故而也有祭太歲、避太歲、安太歲等,各種有關太歲的祭祀,在民間社會流傳著,所以一般人的觀念,所謂「安元神」與「安太歲」已經沒有什麼分別了。
  雖然道教從干支紀元與歲星、太歲、地支、生肖、星(歲)次相結合的整套理論來找尋「安元神」及「安太歲」的理論依據,不過,還是出現許多矛盾或是難以解釋之處,六愚一一列舉如下:

1、 六十太歲的五種版本,何種版本方為正確?
  六十太歲的說法就有五種版本,甚至更多,六愚認為將太歲神仙化,以道教的作風而言,本無可厚非,然而出現如此多的版本,另後人無所適從,也顯示出連道教內部自己的矛盾都無法擺平,又令廣大的民間信眾「情何以堪」呢?

2、 十二生肖與本命元神有何關係?
  天干地支本為古人紀元的一種方法,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之間本無相關,即使是《論衡》的十二生肖,也是王充用來批判五行與十二生肖的之間矛盾而已,而道教將地支與十二生肖畫上等號已屬牽強,更遑論十二生肖與人的「本命元神」的關係;而道教方面,也從未見有任何文獻或是人士,向社會大眾說明為何「本命元神」、十二生肖與太歲的關係會劃上等號。

3、 為何逢生肖所屬之年就沖太歲?
今年為戊子年,是鼠年,依道教的說法生肖屬鼠的人今年沖太歲,所以必須「安太歲」;那麼,六愚實在不了解,不是已經有六十太歲了嗎?依據上述之五種版本,今年的太雖應該是「戊子太歲~鄒鐺大將軍」,而道教又說今年凡是生肖屬鼠者,都「沖太歲」,因此六愚不禁又問道:「除了戊子太歲之外,也沖到其他諸如甲子太歲金辨、丙子太歲郭嘉、壬子太歲丘德嗎?為什麼?」。
六愚認為,道教所謂逢相同生肖年「沖太歲」的原因,是因為流傳的俗話「太歲當頭」所聯想出來的;因此,六十太歲就被先擺在一邊。以上述為例,只要是子年出生而逢子年、鼠年者,都是屬於「太歲當頭」的狀況;廟宇道觀的出家們,也就是利用民間社會對於宗教的虔誠信仰,而無所不用其極的理由,多方尋找財源,才是真正「安太歲」風氣的罪魁禍首吧?
(待續)

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

續歲星不是太歲(9)~台灣人真好騙


續歲星不是太歲(9)~台灣人真好騙


當然,你也與六愚一樣地疑惑:「何時需要『安元神』的祭禮呢?」。
  所以,道教又弄出所謂「本命年」、「本命日」的名堂;也就是凡本人的出生在六十甲子干支之年,就叫做「本命年」,例如今年為戊子年,凡是出生於戊子年的人,今年就是該人的「本命年」;而本人的出生日在六十甲子干支之年,叫「本命日」,例如某人出生於戊子年乙亥日,那他的本命日就是乙亥日,以此類推。道教認為如果該年犯了「本命年」或是「本命日」的人,會有無妄之災或是困頓、橫逆的事情發生,所以必須到廟觀、神壇做「安元神」的祭禮;也就是每六十年做一次「本命年」的「安元神」,或是每六十天要做一次「本命日」的「安元神」祭禮。
  然而,每六十年做一次「安元神」的話,時間實在太長;而每六十天做一次的話,又顯得太短;所以道教又想出與地支相關的「十二生肖」年與「本命元神」年相等的理論說法。
  我國的十二生肖源於何時,眾說紛紜,當今已難於細考。然而東漢蔡邕的《月令章句》:「大橈采五行之情,占斗綱所建,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周禮.春官》:「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敍事,以會天位。」,以及王充《論衡.物勢》:「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刀。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及《言毒》:「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等,各種文獻的記載,提供了「地支」與「十二生肖」相結合的理論依據;在套上《史記.天官書》:「歲星出,..十二歲而周天。」的歲星、太歲以及自古即有的十二星次觀念後,似乎理所當然地,就成為一套歲星、太歲、地支、生肖、星次相結合的整套理論依據。
  六愚就依據這些關係,整理圖四表如下:
地支 生肖 農曆月 星次 節氣 西洋宮
子 鼠 十一 玄枵 大寒-雨水 寶瓶
丑 牛 十二 星紀 冬至-大寒 魔羯
寅 虎 一 析木 小雪-冬至 人馬
卯 兔 二 大火 霜降-小雪 天蠍
辰 龍 三 壽星 秋分-霜降 天秤
巳 蛇 四 鶉尾 處暑-秋分 室女
午 馬 五 鶉火 大暑-處暑 獅子
未 羊 六 鶉首 夏至-大暑 巨蟹
申 猴 七 實沈 小滿-夏至 雙子
酉 雞 八 大梁 穀雨-小滿 金牛
戌 狗 九 降婁 春分-穀雨 白羊
亥 豬 十 諏訾 雨水-春分 雙魚
(待續)

2009年5月16日 星期六

續歲星不是太歲(8)~台灣人真好騙







續歲星不是太歲(8)~台灣人真好騙

 為什麼逢鼠年時候,生肖屬鼠的就「沖太歲」,而屬馬的人就「犯歲破」;而逢牛年時,屬牛的人就「沖太歲」,屬羊的人就「犯歲破」,..以此類推?
  這種說法是源於道教之所謂「本命元神」或是「本命元辰」的思維,道教認為人有三元,即元精、元氣及元神,缺一不可;其中「元神」又是什麼呢?《太上清靜經註》:「人之初生,天氣下降,地氣上升,陰陽相結,以為人也。神稟天地之性為元神。」,《長春真人語錄》:「道涵天地,神統百形。生滅者,形也。無生滅者,神也、性也。有形皆壞,天地亦屬幻軀,元會盡而終,只有一點陽光,超乎劫數之外,在人身中爲性海,即元神也。」,《永樂大典.神》:「自己元神,即先天一氣之神。先天一氣,即自己元神之用。故神不可離一氣,氣不可離於神。神乃氣之子,氣乃神之母,子母相親,如磁吸鐵。」,《道法心傳》也說:「夫自己元神即先天一氣之體,先天一氣即自己元神之用。故神不離於氣,氣不離於神,神乃氣之子,氣乃神之母,子母相視,如磁吸鐵,不可須臾離也。」,所以人的元神就是陰陽相結的先天一氣,形體與元神之間像磁鐵一般不可分離,人的元神若是離開軀殼的話,就是一個空有身驅而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俗話所謂「失神」、「失魂」就是這種意思。因此,道教認為「元神」必須「安定」,必須與身軀結合才是生命真正地存在;所以人都要有「安本命元神」的祭禮,以保元神之安定;且讓六愚依《太極淨心咒》的咒文唸一段,先「安」一下你的「元神」後,再繼續讀下去吧。~「天生吾人,萬類之靈,一點真元,赫赫明明,萬滌洗邪,後吾元神,吾奉太極八洞真仙急急如律令敕。」~。
(待續)

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

續歲星不是太歲(7)~台灣人真好騙











續歲星不是太歲(7)~台灣人真好騙
 「太歲」,六愚認為是我國民族性相對觀的思維;然而,經過了幾千年歷史的轉變,人們對於太歲的形象繪聲繪影地流傳下來,民間的道教或是傳說早已將太歲神化了;太歲的傳說眾說紛紜,不但不只一個,也都是有名有姓,甚至在道教中的地位也是具有一定的分量;是而大家不禁要問,太歲究竟是何許人也?
  目前眾所周知的太歲有六十位,依干支紀元的輪值,每年各一;但是也有五種版本;至於為何會有六十位呢?
  對於六十太歲的由來,六愚考據研究後,發覺應該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根據《漢書.律歷志》:「地之數始於二,終於三十。其義紀之以兩,故置一得二,凡三十置,終地之數,得六十。」,及《舊唐書.禮儀》:「按《漢書》,推太歲之法有六十,故置六十枚。所以兼該歷數,包括陰陽,採甲乙之深微,窮辰子之玄奧。」的說法;另外一種則是依新朝王莽開始施行,《陔餘叢考》:「漢書王莽,號其將軍曰歲宿。則以太歲為大將軍,蓋起於新莽矣。」,而東漢年間正式通行的「干支紀年」法,依據六十年一輪,道教直接套用其上而已。
  有人說是六十太歲始於南北朝時期,但是六愚認為這種說法似乎少了一些有利的證據;咱們就用六十太歲所出生的年代,來推翻六十太歲始於南北朝的說法;六愚特製一表圖如下:

圖三:(依道教神仙畫集版本)

輪值太歲姓名 出生年代 輪值太歲姓名 出生年代
甲子太歲金辨 明朝 甲午太歲章詞 明朝
乙丑太歲陳材 宋朝 乙未太歲楊仙 宋朝
丙寅太歲耿章 明朝 丙申太歲管仲 春秋
丁卯太歲沈興 明朝 丁酉太歲唐傑 唐朝
戊辰太歲趙達 三國 戊戌太歲姜武 明朝
已巳太歲郭燦 明朝 己亥太歲謝太 明朝
庚午太歲王濟 宋朝 庚子太歲盧秘 明朝
辛未太歲李素 唐朝 辛丑太歲楊信 漢朝
壬申太歲劉旺 明朝 壬寅太歲賀諤 元朝
癸酉太歲康志 唐朝 癸卯太歲皮時 北魏
甲戍太歲施廣 明朝 甲辰太歲李誠 元朝
乙亥太歲任保 明朝 乙巳太歲吳遂 宋朝
丙子太歲郭嘉 元朝 丙午太歲文哲 明朝
丁丑太歲汪文 宋朝 丁未太歲繆丙 宋朝
戊寅太歲魯先 明朝 戊申太歲徐浩 唐朝
已卯太歲龍仲 宋朝 己酉太歲程寶 五代
庚辰太歲董德 宋朝 庚戌太歲倪秘 宋朝
辛巳太歲鄭但 明朝 辛亥太歲葉堅 明朝
壬午太歲陸明 明朝 壬子太歲丘德 宋朝
癸未太歲魏仁 明潮 癸丑太歲朱得 明朝
甲申太歲方傑 宋朝 甲寅太歲張朝 明朝
乙酉太歲蔣崇 元朝 乙卯太歲萬清 元朝
丙戌太歲白敏 明朝 丙辰太歲辛亞 隋朝
丁亥太歲封濟 明朝 丁巳太歲楊彥 宋朝
戊子太歲鄒鐺 明朝 戊午太歲黎卿 明朝
己丑太歲傅佑 宋朝 己未太歲傅黨 宋朝
庚寅太歲鄔桓 元朝 庚申太歲毛梓 金朝
辛卯太歲范寧 東晉 辛酉太歲石政 元朝
壬辰太歲彭泰 明朝 壬戌太歲洪充 明朝
癸巳太歲徐單 漢朝 癸亥太歲虞程 明朝

 事實上,五種版本的六十太歲名單,雖然略有差異,然而太歲的出生年代,還是以明朝居多,由此可見六十太歲始於南北朝的說法,自是不攻自破;當然,也不排除自南北朝以來,因為時空轉換而改變了太歲名單,但是至今完全沒有任何蛛絲馬跡出現其他任何六十太歲的版本;是而六十太歲始於南北朝的說法,確時令人難以信服。因此,依此證據的話,六愚還是認為六十太歲應該是始於明朝,當然,明太祖及明成祖每年祭祀太歲的風俗,也加強民間對於太歲的供奉有絕對的關係。
  無論如何,六愚將現行的五種太歲版本公佈如下以供參考:

版本一:道教神仙畫集
甲子太歲金辨、乙丑太歲陳材、丙寅太歲耿章、丁卯太歲沈興、戊辰太歲趙達、己巳太歲郭燦、庚午太歲王濟、辛未太歲李素、壬申太歲劉旺、癸酉太歲康志、甲戌太歲施廣、乙亥太歲任保、丙子太歲郭嘉、丁丑太歲汪文、戊寅太歲曾先、己卯太歲龍仲、庚辰太歲董德、辛己太歲鄭但、壬午太歲陸明、癸未太歲魏仁、乙酉太歲蔣崇、甲申太歲方傑、丙戌太歲白敏、丁亥太歲封濟、戊子太歲鄒鐺、己丑太歲傅佑、庚寅太歲鄔桓、辛卯太歲范寧、壬辰太歲彭泰、癸巳太歲徐單、甲午太歲章詞、乙未太歲楊仙、丙申太歲管仲、丁酉太歲唐傑、戊戌太歲姜武、己亥太歲謝太、庚子太歲盧秘、辛丑太歲楊信、壬寅太歲賀諤、癸卯太歲皮時、甲辰太歲李誠、乙巳太歲吳遂、丙午太歲文哲、丁未太歲繆丙、戊申太歲徐浩、己酉太歲程寶、庚戌太歲倪秘、辛亥太歲葉堅、壬子太歲丘德、癸丑太歲朱得、甲寅太歲張朝、乙卯太歲萬清、丙辰太歲辛亞、丁巳太歲楊彥、戊午太歲黎卿、己未太歲傅党、庚申太歲毛梓、辛酉太歲石政、壬戌太歲洪充、癸亥太歲虞程。

版本二: 北京白雲觀
甲子太歲金辨、乙丑太歲陳材、丙寅太歲耿章、丁卯太歲沈興、戊辰太歲趙達、已巳太歲郭燦、庚午太歲王濟、辛未太歲李素、壬申太歲劉旺、癸酉太歲康志、甲戍太歲施廣、乙亥太歲任保、丙子太歲郭嘉、丁丑太歲汪文、戊寅太歲魯先、已卯太歲龍仲、庚辰太歲董德、辛巳太歲鄭但、壬午太歲陸明、癸未太歲魏仁、甲申太歲方章、乙酉太歲蔣崇、丙戍太歲白敏、丁亥太歲封濟、戊子太歲鄒鐺、已丑太歲傅佑、庚寅太歲鄔桓、辛卯太歲范甯、壬辰太歲彭泰、癸巳太歲徐單、甲午太歲章詞、乙未太歲楊仙、丙申太歲管仲、丁酉太歲唐查、戊戍太歲姜武、已亥太歲謝太、庚子太歲盧秘、辛丑太歲楊信、壬寅太歲賀諤、癸卯太歲皮時、甲辰太歲李誠、乙巳太歲吳遂、丙午太歲文哲、丁未太歲繆丙、戊申太歲徐浩、已酉太歲程寶、庚戍太歲兒秘、辛亥太歲葉堅、壬子太歲丘德、癸丑太歲朱得、甲寅太歲張朝、已卯太歲萬清、丙辰太歲辛亞、丁巳太歲楊彥、戊午太歲黎卿、已未太歲傅賞、庚申太歲毛梓、辛酉太歲石政、壬戍太歲洪充、癸亥太歲虞程。

版本三:殷雷鎮宅中宮秘符-正一五雷顯應壇
甲子太歲金辨、乙丑太歲陳才、丙寅太歲沈興、丁卯太歲耿章、戊辰太歲趙達、己巳太歲郭燦、庚午太歲王清、辛未太歲李素、壬申太歲劉旺、癸酉太歲康志、甲戌太歲訾廣、乙亥太歲吳保、丙子太歲郭嘉、丁丑太歲汪文、戊寅太歲曾光、己卯太歲龔仲、庚辰太歲章德、辛己太歲鄭祖、壬午太歲陸明、癸未太歲魏仁、甲申太歲方傑、乙酉太歲蔣嵩、丙戌太歲白敏、丁亥太歲封濟、戊子太歲鄭堂、己丑太歲潘佑、庚寅太歲鄔桓、辛卯太歲范寧、壬辰太歲彭泰、癸巳太歲徐斝、甲午太歲章誠、乙未太歲楊賢、丙申太歲管仲、丁酉太歲康傑、戊戌太歲姜武、己亥太歲謝燾、庚子太歲盧超、辛丑太歲湯信、壬寅太歲賀諤、癸卯太歲皮時、甲辰太歲李誠、乙巳太歲吳遂、丙午太歲文哲、丁未太歲繆丙、戊申太歲喻志、己酉太歲程實、庚戌太歲猊秘、辛亥太歲葉堅、壬子太歲丘德、癸丑太歲林樸、甲寅太歲張朝、乙卯太歲萬清、丙辰太歲辛亞、丁巳太歲易彥、戊午太歲黎卿、己未太歲傅儻、庚申太歲毛梓、辛酉太歲石政、壬戌太歲洪克、癸亥太歲盧程。

版本四:歲君解厄延生法懺-道藏輯要
甲子太歲金辯、乙丑太歲陳林、丙寅太歲沈興、丁卯太歲耿章、戊辰太歲趙達、己巳太歲郭燦、庚午太歲王清、辛未太歲李熹、壬申太歲劉玉、癸酉太歲康忠、甲戌太歲詹廣、乙亥太歲伍保、丙子太歲郭嘉、丁丑太歲汪文、戊寅太歲曾光、己卯太歲方仲、庚辰太歲董德、辛己太歲鄭祖、壬午太歲陸明、癸未太歲魏仁、甲申太歲方傑、乙酉太歲蔣崇、丙戌太歲白敏、丁亥太歲封濟、戊子太歲鄭鏜、己丑太歲潘佑、庚寅太歲鄔柏、辛卯太歲范寧、壬辰太歲彭泰、癸巳太歲時斝、甲午太歲章嗣、乙未太歲楊賢、丙申太歲管仲、丁酉太歲唐傑、戊戌太歲姜武、己亥太歲謝燾、庚子太歲盧超、辛丑太歲楊信、壬寅太歲賀諤、癸卯太歲皮時、甲辰太歲李成、乙巳太歲吳遂、丙午太歲文祈、丁未太歲繆丙、戊申太歲俞昌、己酉太歲程寶、庚戌太歲倪秘、辛亥太歲葉堅、壬子太歲邶德、癸丑太歲朱雍、甲寅太歲張朝、乙卯太歲萬清、丙辰太歲辛亞、丁巳太歲易彥、戊午太歲黎卿、己未太歲傅儻、庚申太歲毛粹、辛酉太歲石政、壬戌太歲洪克、癸亥太歲盧經。

版本五:通書黃曆
甲子太歲金赤、乙丑太歲陳素、丙寅太歲沈興、丁卯太歲耿章、戊辰太歲趙達、己巳太歲郭燦、庚午太歲王清、辛未太歲李素、壬申太歲劉旺、癸酉太歲康志、甲戌太歲誓廣、乙亥太歲吳保、丙子太歲郭嘉、丁丑太歲汪文、戊寅太歲曾光、己卯太歲伍仲、庚辰太歲重祖、辛己太歲鄭德、壬午太歲路明、癸未太歲魏仁、甲申太歲方公、乙酉太歲蔣專、丙戌太歲向敏、丁亥太歲封齊、戊子太歲郢班、己丑太歲潘信、庚寅太歲鄔桓、辛卯太歲范寧、壬辰太歲彭泰、癸巳太歲徐舜、甲午太歲張詞、乙未太歲楊賢、丙申太歲管仲、丁酉太歲康傑、戊戌太歲姜武、己亥太歲謝壽、庚子太歲盧起、辛丑太歲湯信、壬寅太歲賀諤、癸卯太歲皮時、甲辰太歲李成、乙巳太歲吳遂、丙午太歲文折、丁未太歲僇丙、戊申太歲俞志、己酉太歲程寅、庚戌太歲化秋、辛亥太歲葉堅、壬子太歲邱德、癸丑太歲林簿、甲寅太歲張朝、乙卯太歲方清、丙辰太歲辛亞、丁巳太歲易彥、戊午太歲姚黎、己未太歲傅悅、庚申太歲毛幸、辛酉太歲文政、壬戌太歲洪範、癸亥太歲虞程。

  太歲的說法,除了以上五種版本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說法呢?
1、《封神演義》第九十九回:「姜子牙說道:『..敕封爾殷郊為值年歲君太歲之神,坐守週年,管當年之休咎;爾楊任為甲子太歲之神,率領爾部下,值日正神,循周天列宿度數,查人間過往愆尤...』」。
2、《永樂大典》:「太歲,六盤山人氏,姓姚,名寶,字萬卿。若有人犯之,令家長不安,立有禍殃。」,「歲破,姓犯。」。
3、《酉陽雜姐.續》:「萊州即墨縣有百姓王豐兄弟三人,豐不信方位所忌,嘗于太歲上掘坑,見一肉塊,大如斗,蠕蠕而動,遂填,其肉隨填而出,豐慎棄之。經宿,長塞于庭。豐兄弟奴脾數日內悉暴卒,惟一女存焉」。
  太歲的記載,亦有多見於其他眾多的文獻,諸如《抱朴子》、《廣異記》、《新搜神記》、《道藏》等。至於,對於目前大陸學者,將《酉陽雜姐.續》所記載的太歲與《山海經》之「視肉、聚肉、肉芝」,《史記.秦始皇本紀》所記載,認為山東方士徐福到蓬萊三山尋求的長生不老仙藥就是太歲,以及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之為肉芝等,做等號的聯想,六愚個人認為,似乎有些往死胡同裡研究了吧!

(待續)

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續歲星不是太歲(6)~台灣人真好騙











續歲星不是太歲(6)~台灣人真好騙
那麼,「安太歲」的由來又是如何呢?
  安太歲的由來已經無法可考,但是有人以金章宗因其母病,而首創祭拜「本命星」之俗,以求母病速癒;以及江南地區基於改善風水之需而演變為安太歲的習俗。
  第一種說法,六愚翻遍《金史》,卻未能找到有關為金章宗為其母「安本命元神」的記載,反而在北京白雲寺的《白雲觀志》找到以下資料:「金明昌元年(1190年),皇太后病危,命設普天大釀七晝夜於本觀。一個月後,皇太后康復,於是在觀之西地,修了卯瑞聖殿以奉太后本命之神。」,而章宗到白雲寺為皇太后「安元神」的究竟有沒有效呢?讓咱們看看正史的記載,《金史.本紀九》:「十一月乙卯,朝於隆慶宮,是月凡五朝。以惑眾亂民,禁罷全真及五行毗盧。以僉書樞密院事把德固等為賀宋正旦使。二年春正月庚戌朔,以世宗喪,不受朝。癸丑,諭有司,夏國使可令館內貿易一日。尚書省言,故事許貿易三日,從之。甲寅,始許宮中稱聖主。乙卯,皇太后不豫,自是日往侍疾,丙夜乃還。辛酉,皇太后崩。」;這段正史,又似乎與上述的白雲寺紀錄格格不入,試想,若是金章宗相信道法的話,又何來「以惑眾亂民,禁罷全真及五行毗盧。」的行為呢?畢竟白雲寺是北全真道教的重鎮,所以六愚認為,白雲寺的這段紀錄,恐怕有穿鑿附會之嫌。
  第二種說法是南方民間社會,基於住宅風水「鎮宅」的觀念,風水師以住宅座向的流年太歲的說法,並以「符咒」的方式達到鎮煞的目的;通常是在春節前後,以紅色或是黃色的紙上,書寫「本年太歲星君到此」、「本年太歲星君神位」或是「一心敬奉太歲星君」..之類的符咒字樣,貼在家中祭祀,於年底春節前,將該符咒撕下並焚化,以示「送神回天庭」。後來因為時空轉換,或許是各地方廟宇及道觀出家人的慫恿,而慢慢演變成由廟宇道觀代為「處理」,而造成風尚成為今日的「安太歲」習俗;台灣這種安太歲的風氣,也只不過是近二十年來的事而已。這種民間流傳的說法,雖然可以從依然存在的習俗看出端倪,但是也是缺乏有利的證據。
(待續)

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續歲星不是太歲(5)~台灣人真好騙











續歲星不是太歲(5)~台灣人真好騙
太歲被公認為凶星為不爭的事實,然而很少人去追究為了消災解厄,而祭祀太歲的歷史究竟已經有多久了。
  最早出現「太歲」的文獻紀錄,似乎都指向《荀子.儒效》及《ㄕ子》篇中:「武王之誅紂也,行之日以兵忌,東面而迎太歲。」;《淮南子‧兵略訓》也記載:「武王伐紂,東面而迎歲。」;以及後來的《孫子集注》:「今時逆太歲,龜灼言凶,卜筮不吉,星凶爲災,請還。」。事實上,在此以前的更早文獻,甚至是甲骨文中,已經有提到太歲的紀錄,如甲骨卜辭《庫方》1022記載:「從又於大歲,辛亥,貞壬子又多□歲。」;而在青銅器時期的《保卣》銘文中也有提到「乙卯,王令保及殷東國五侯..遘于四方,迨於大祀,在二月既望。」的句子,依據《黃帝調歷歷譜詳表》的計算,「康王二年,太歲乙卯,二月既望乙卯。」就是西元前1025年,也就是距今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當今的歷史學家考據,當時的人們已經採用「太歲紀元」的方式;若要以上述甲骨文的紀錄的話,則是更早;因此可以得知,有太歲的觀念早在商周時代前就已經出現了。而《保卣》中銘文的「大祀」,也已經被當代學者推測,就是「太歲」的意思;難怪《爾雅.釋天》說:「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
  《禮記.祭義》:「昔者聖人建陰陽天地之情,立以為易。易抱龜南面,天子卷冕北面,雖有明知之心,必進斷其志焉,示不敢專,以尊天也。」;祭天之禮制,自古以來就是封建社會時期的大事,帝王居住的紫禁城面積,不敢大過祭天的天壇就是尊天敬天的一種表示;《史記.封禪書》及《漢書.郊祀志》有歲星及諸神之祭祀,卻未見有祭太歲,然而無論是當政者,或是民間社會,卻是非常在乎太歲凶星;例如《漢書.匈奴傳》:「元壽二年,單于來朝,上以太歲厭勝所在,捨之上林苑蒲陶宮。」,這段記載對於單于的安排,無外乎是令單于「沖太歲」;而在東漢年間,王充在《論衡》書中對於當時民間社會太歲的迷信,花了不少篇幅大力抨擊,《時篇》:「世俗起土興功,歲月有所食,所食之地必有死者。假令太歲在子,歲食於酉,正月建寅,月食於巳,子、寅地興功,則酉、巳之家見食矣。見食之家,作起厭勝,以五行之物懸金木水火。假令歲月食西家,西家懸金,歲月食東家,東家懸炭。設祭祀以除其凶,或空亡徙以闢其殃。連相仿效,皆謂之然。如考實之,虛妄迷也。..太歲,歲月之神,用罰為害,動靜殊致,非天從歲月神意之道也。」,《歲難篇》:「假令太歲在甲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起宅嫁娶亦皆避之;其移東西,若徙四維,相之如者皆吉。何者?不與太歲相觸,亦不抵太歲之衝也。實問:避太歲者何意也?令太歲惡人徙乎?則徙者皆有禍。令太歲不禁人徙,惡人抵觸之乎?則道上之人南北行者皆有殃。」;由此可見,古代統治者的思維,似乎與民間的習俗並無極大的差異。清朝趙翼在《陔餘叢考》中對於太歲的祭祀有一番的說明,他認為漢朝時候,基本上已經有了祭太歲的習俗:「世俗起土興工,凡歲月所食之地必有死者:如太歲在子,歲食於酉;正月建寅,則月食於巳;子寅之地興土,則酉巳之家見食必須作厭勝之法,懸五行之物;如歲月食西家,西家懸金;食東家,東家懸炭。是太歲避忌之法,漢已有之。」
  雖然杜佑《通典》有記載,北魏道武帝(三八六~四0九在位)時,已立神歲十二專祀。但是正史上有祭太歲的紀錄應該是從宋朝年間開始,《宋史.天文志》:「熙甯四年,司天中官正周琮言:『《太一經》推算,七年甲寅歲,太一陽九、百六之數,復元之初。故《經》言,太歲有陽九之災,太一有百六之厄,皆在入元之初終。今陽九、百六當癸丑、甲寅歲,為災厄之會。』」、「《政和新儀》:『立春日祀東太一宮;立夏、季夏土王日祀中太一宮;立秋日祀西太一宮;立冬日祀中太一宮,宮之真室殿,五福太一在中,君基太一在東,太遊太一在西,俱南向。延休殿,四神太一。承厘殿,臣基太一在東,西向,北上。凝祐殿,直符太一。臻福殿,民基太一在西,東向,北上。膺慶殿,小遊太一在中,天一太一在東,地一太一在西。靈貺殿,太歲在中,太陰在西,俱南向。三皇、五方帝、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十日、十二辰、天地水三官、五行、九宮、八卦、五嶽、四海、四瀆、十二山神等,並為從祀。』,到了元朝,祭祀太歲的禮制已成常態,《元史》:「壬子,始開醮祠於壽寧宮,祭太陽、太歲、火、土等星於司天台。」,而明朝以後,雖然《明史》有提到「古無太歲、月將壇宇之制,明始重其祭。」,以及《春明夢餘錄.太歲壇》記載:「何孟春云:『國初肇祀太歲,禮官雜議因及陰陽家說十二時所值之神,太祖乃定祭太歲於山川壇之正殿。』」,但是上述六愚所提出的證據,就已經說明祭祀太歲的習俗,並非始於明代,只是繼承元朝以來的風氣而已;而成祖十八年,遷都北京,天壇落成,祭祀太歲典制也成為每年常態的祭祀大典,:「天地壇在正陽門之南左,繚以垣牆,周回十里,中為大祀殿;丹墀東西四壇,以祀日月星辰。大祀殿門外,東西列十二壇,以祀嶽、鎮、海、瀆、山川、太歲、風、雲、雷、雨、歷代帝王、天下神祗。」,當然,這種風氣也因此而漸漸地深入了民間的社會各階層。(待續)

2009年5月10日 星期日

續歲星不是太歲(4)~台灣人真好騙



















那麼,「歲破」又是什麼意思呢?
  因沖而破,所以與太歲對沖的方位叫歲破;東漢王充《論衡.難歲》:「移徙法曰:『徙抵太歲兇,負太歲亦兇。』抵太歲名曰歲下,負太歲名曰歲破,故皆凶也。假令太歲在子,天下之人畢不得南北徙,起宅嫁娶亦皆避之。」、《時篇》也說:「太歲在子,子宅直符,午宅為破」;《協紀辨方書》:「古人謂之歲下(太歲),對方則亦曰歲破。」,又說:「若夫歲破之義,亦言其方為歲所破,而非有歲破之神破太歲也,故又名之曰大耗也。」,《選擇要論》:「其與太歲相沖相鬥,及為太歲之所剋制者,則為凶神。故歲破者,太歲所對沖而破也。」;《廣聖歷》:「歲破者,太歲所衝之辰也。其地不可興造、移徙、嫁娶、遠行,犯者主損財物及害家長,惟戰伐向之吉。」;《明時總要》:「歲破者,子年在午,順行十二辰是也。」;由此可見,歲破是太歲的對方,並且與太歲的順行相同,當然,如同太歲一般,也是凶星。
  咱們再從自古以來的非正式文獻,諸如宗教、命理及風水的角度探討看看。《神樞經》:「太歲,人君之象,率領諸神,統正方位,斡運時序,總成歲功。以上元閼逢困敦之歲起建於子,歲徙一位,十二年一週。若國家巡狩省方、出師畧地、營造宮闕、開拓封疆,不可向之,黎庶修營宅舍、築壘牆垣,並須迴避。」,「與太歲對則身居歲破之地也。」;《黃帝經》:「太歲所在之辰必不可犯。」,《宗鏡錄》曰:「凶方怕疊太歲、怕太歲三合、怕太歲對沖(凶方即上文戊己等方),其方則皆大凶。蓋歲君之力極大,吉星必藉其力方能作福,凶星必藉其力方能為禍。吉方宜動,不動不作福,凶方宜靜,不靜必作禍。惟年尅山家之方,雖凶無大害,已為太歲所制故也。」,以及:「太歲,君也。坐之吉,向之凶,衝破坐山故也。」;楊筠松:「太歲可坐不可向」,及:「吉莫吉於修太歲,凶莫凶於犯太歲。」曾文辿:「吉莫吉於修太歲,凶莫凶於犯太歲,太歲所在宜造葬、宜移徙、宜補葺,皆修也;不可拆毀,不可穵窖、開池,皆犯也。」,又說:「太歲山頭留福德,卻將年月更加臨,還須四柱無沖尅,共沐君恩福愈深」。《象吉通書》:「歲破,一名大耗。集云:『太歲所沖,天上之天罡也。其地不可興工、動土、移徙、嫁娶、遠行、安葬,犯之殺宅長。凡歲破之日,亦不可修造、動土。』」;《三命通會》:「真太歲,又名轉趾煞,要大運日主與太歲相和相順,其年則吉;若值刑衝破害,與太歲相戰克則凶。」;《月令廣義》:「太歲者,主宰一歲之尊神。凡吉事勿沖之,凶事勿犯之。凡修造方向等事, 尤宜慎避。」;另外在道家的經文著作,以及天文占卜的文獻之中,亦多有提到太歲之凶。(待續)

2009年5月9日 星期六

續歲星不是太歲(3)~台灣人真好騙





為什麼會「犯太歲」嗎?有人告訴過你所憑為何?到底是對還是錯?

  為了解六愚的疑惑,六愚私下曾經問過數十家廟宇的出家人、住持、壇主或是工作人員,結果是竟然無一人可以答覆「沖太歲」的由來,最多僅能從道教的立場說明「沖」、「破」、「刑」等的意思,或是「歲星就是太歲」嚴重的謬誤想法而已,這些宗教的從業人員專業程度如此低落,又何況是無知的社會大眾呢?台灣人要命的盲從心態可見一斑,實為可悲可嘆!
  太歲是凶星,《清稗類鈔》:「太歲為凶神,凡太歲所在之地、起土興工、則必有災殃。」,所以太歲不是福星,因此也不是歲星、木星,六愚在「歲星不是太歲」一文中已經說明;事實上,太歲星就是以歲星為思維,所假想出相對的凶星,《淮南子.天文訓》所說:「歲星之所居,五穀豐昌,其對為沖,歲乃有殃。」,歲星所對沖之星,就是太歲;所以歲星與歲之間是一陰一陽、一順一逆、一吉一凶、一真一假、一實一虛的相對關係;《史記.天官書》:「攝提格歲,太歲左行在寅,歲星右轉居丑,..。」,《漢書.律曆志》:「歲在大棣(鶉首,未),名曰敦牂,太歲在午。」及「歲在子,太歲在丑」;《周禮.保車氏》鄭玄注:「歲星為陽,右行於天,太歲為陰,左行於地。」,《馮相氏》賈公彥疏:「此太歲在地,與天上歲星相應而行,;歲星為陽,右行於天;一歲移一辰。」,又說「以歲星為陽,人之所見,大(音太)歲為陰,人所不覩,既歲星與大歲雖右行左行不同,要行度不異。」,《正義.晉灼》:「太歲在四仲,則歲行三宿;太歲在四孟四季,則歲行二宿。二八十六,三四十二,而行二十八宿,十二歲而周天。」,《隋書‧列傳第二十五》:「陳承舜後,舜承顓頊,雖太歲左行,歲星右轉,鶉火之歲,陳族再亡。」,《論衡》:「太歲在子,歲食於酉。」,《索隱》:「太歲在寅,歲星正月晨出東方。」;《集解》徐廣曰:「歲陰在寅,左行;歲星在丑,右行。」;《續文獻通考.郊社八》:「太歲者,十二辰之神。木星一歲行一次,歷十二辰而一周天,若步然也。自子至已為陽,自午至亥為陰,所謂太歲十二神也。」;《宋史.列傳》:「太歲日為歲星之精,人君之象。」;歐陽修《集古錄》:「歲在亥,大將軍在酉。」,《清史稿》:「太歲者,歲星與日同次斗杓所建之辰也。太陰始寅終丑,太歲始子終亥。」;《協紀辨方書》說的更清楚:「歲星右行於天,太歲左行於地,歲星歲移一辰,十二年一周,故曰歲星。則歷之太歲,即是保章氏所云十有二歲,並非別有太歲。顧太歲者,歲之神;歲星者,歲之星,舉太歲以表歲星則可,謂太歲即歲星則不可。」。
其相對的關係如下圖一:

太歲名 太歲位 太歲次 歲星位 歲星次
攝提格 寅 析木 丑 星紀
單閼 卯 大火 子 玄枵
執徐 辰 壽星 亥 諏訾
大荒落 巳 鶉尾 戌 降婁
敦牂 午 鶉火 酉 大梁
協洽 未 鶉首 申 實沈
涒灘 申 實沈 未 鶉首
作噩 酉 大梁 午 鶉火
閹茂 戌 降婁 巳 鶉尾
大淵獻 亥 諏訾 辰 壽星
困敦 子 玄枵 卯 大火
赤奮若 丑 星紀 寅 析木


  六愚再從出土的睡虎地秦簡《日書》的歲星與《淮南子.天文訓》太歲比較:
圖二:
月份 正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日書》
歲星 卯 午 酉 子 卯 午 酉 子 卯 午 酉 子
東 南 西 北 東 南 西 北 東 南 西 北
《天文訓》
太歲 卯 子 酉 午 卯 子 酉 午 卯 子 酉 午
東 北 西 南 東 北 西 南 東 北 西 南

  
從上表圖二可以清楚地看出,《日書》的歲星和《天文訓》的太歲雖然起點相同(正月建卯)、運行周期一致,但是,它們的運行方向恰好相反。有此可再次證明「歲星並非太歲」,也難怪僅以商業的利益為主要思考的台灣絕大部分的廟宇及命理俗師,都沒有深入探討研究此一其中原因,以至於難以提升道教、命理與風水界的素質。(待續)

2009年5月8日 星期五

續歲星不是太歲(2)~台灣人真好騙




續歲星不是太歲(2)~台灣人真好騙

「安太歲」、「點光明燈」有用嗎?
  五年以前,曾任教育部部長、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的曾志朗院士,在他的《人人都是科學人》一書中對「安太歲」這件事有生動的描述。他曾經為了不想拂逆長輩的好意,私下進行了一個研究,比較這十幾年來每年沖到太歲和沒有沖到的人,在當年度的厄運是否有所不同。   曾志朗說,當時他所做的研究,是將「不幸」界定為包括-生病、遭竊、車禍…等況狀,其次再根據職業,將學生考試考壞、商家倒閉、工人失業、農人收成不好也列為不幸,據此訂出「不幸指數」;研究對象則來自於警察局、醫院、學校、經濟部、勞委會、農委會等單位的資料,再分析學生、商家、工人、農人這四種人的「不幸」狀況與生肖的關連性。
  曾志朗說,因為這項研究時間頗長,已經超過十年以上,他已記不清楚當時到底收集了多少人的資料,只能說確實調查了很多人;結果發現「沖太歲」和「不沖太歲」的人,「不幸指數」都差不多,顯示「沖太歲」和「不幸」沒有關連性。
  因此,六愚直接依曾志朗先生的調查結果,而斷言台灣「安太歲」的風氣,是屬於一種迷信的風氣,也是台灣廟宇「撈財」的一種手段而已。所以,順便告訴你,「安太歲」、「點光明燈」的風氣下,也是造成台灣各大廟宇全年最大的收入來源;難怪台灣廟宇的出家人、住持或是神壇的「壇主」們,日子過的都比六愚愜意,出家人及壇主乩童們真是好命啊
待續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續歲星不是太歲(1)~台灣人真好騙



續歲星不是太歲~台灣人真好騙
再談「沖太歲」依據的謬誤~六愚不吐不快

  你知不知道台灣人每年「安太歲」總共需要花多少錢?
  根據《工商時報》2007年02月17日的報導指出:估計整個台灣每年之「點光明燈」與「安太歲」約有近百億新台幣的「商機」。
  有「那麼多」嗎?還是「只有那麼多」而已?讓咱們實際地算算看。
  會到廟裡「安太歲」的人,絕大部分是佛道二教的信徒或是家庭;根據中華民國內政部提供資料顯示,台澎金馬地區佛教、道教的信眾保守估計大約在8,000,000以上。而每年須要「安太歲」或是點「光明燈」的人,通常是「犯太歲」或是「犯歲破」的人;佔十二生肖信眾的六分之一,也就是有大約會有一百三十萬個信眾「安太歲」及點「光明燈」;依當前廟宇「安太歲」及點「光明燈」的行情最少應該為新台幣六百元,也就是當年「沖太歲」及「犯歲破」的信眾,每人最少需要花新台幣一千二百元整,依此計算之下,一年之中,這些信眾所付出的金額,總共是新台幣一十五億六千萬元整,如果再加上信徒們對於宗教的寬容相待毫不吝惜的付出,以及為家庭成員「代點」的信眾,至少還需要多估算二倍以上的金額,如此龐大的「商機」,難怪每年春節前後,台灣各大廟宇的住持,都會笑瞇瞇的迎接到廟宇內「點財神燈」的「財神爺」們;也難怪平日僅靠一張嘴巴吹牛騙人的所謂「電視命理名嘴」,如雨X居士,也看好這塊大餅,積極投入市場,搶作點光明燈生意而大發利市;六愚大膽預測,日後還是會有其他在電視上吹牛,大放噘辭的「命理名嘴」們,不會放過如此龐大的「商機」,搶攻此一「市場」。(待續)